聂耳与国歌: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Publish Time:2019/11/9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八十多年来,一直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和国家象征,响彻神州环宇。无论我们身居何处,只要听到这雄壮有力的歌声响起,都会肃然起敬、激情澎湃。11月9日下午,虹口文化名人讲坛专门邀请了原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馆长李果到来,为大家讲述鲜为人知的聂耳与国歌的历史细节,130多位听众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李果老师指出,《义勇军进行曲》究竟创作于何时?定稿于何地?曲名的由来和歌词的改动是谁所为?又是谁首先提议以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等,这些问题至今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网络以及书刊中也还存在大量不符史实的错误传言。这次讲座中,他将从“上海足迹”、“创作经过”、“国歌历程”三个方面,讲述《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以及最终成为“一国之歌”的富有传奇性的历史故事,为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清晰地了解这首“全民第一歌”的曲折经历。在“上海足迹”中,李果老师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聂耳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他4岁丧父,16岁入共青团,因被出卖,离家逃亡。17岁在“云丰申社”打工,加入“反帝大同盟”,1931年考入“明月歌剧社”,走上专业道路,树立音乐观念,同时结识了田汉先生,投身左翼运动。1932年离沪北上,交友、求学、表演、参与左翼活动;年底进入“联华一厂”,创作《开矿歌》,入党,拍摄电影。1934年进入“百代”,组建乐队。1935年“东漂”日本,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可以说离开家乡的6年里,聂耳一刻不停,践行着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当听众知道他才23岁,纷纷唏嘘不已,遗憾一个富有才华和革命精神的青年的早逝。在“创作经过”里,李果老师形容那是激情喷发的战斗吼声。他告诉大家聂耳与田汉如何相识合作,以及网上流传甚广被错认为两人合影的照片。并讲述了夏衍等人在电通公司建立左翼电影基地,改编电影文学剧本《风云儿女》并拍摄电影,最后田汉在被捕前作词,聂耳主动请缨为电影配曲的故事,可以说,《义勇军进行曲》在民族存亡之际,诞生于在革命志士勇敢无畏的献身精神里。在“国歌历程”里,李果老师展示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苦难凝聚的民族精神,是如何作为军歌、影视剧插曲、战歌、表演曲目在国内外被广泛流传的,并澄清了它作为《国歌》的诞生之谜。

《义勇军进行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共有的一首歌,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李果老师的讲座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聂耳、田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拳拳爱国之心,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