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

李健吾(1906~1982年)

字仲刚,常用笔名刘西渭。山西运城人。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

自20年代起就参加学生演出活动,并开始剧本创作;民国19年(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后赴法国留学,民国22年(1933年)回国。抗日时期和于伶等组织上海剧艺社,在“孤岛”坚持进步的话剧运动。

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培养话剧戏剧专门人才,在市教育局长顾毓琇支持下选北四川路横浜桥北前日本北部寻常高等小学(今四川北路1844号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为校址,与黄佐临、顾仲彝一起筹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李健吾任主任委员,负责建校筹备工作。是年12月19日正式开学上课。李健吾被聘为专门培养编导人才的研究班主任。

与此同时,位于海宁路410号的新中央大戏院(今海宁公园处),由敌伪产业局接收后交市社会局和教育局所属社教机构——公营剧场管理委员会,并任命李健吾为管理员(即负责人),民国34年(1945年)10月24日新中央大戏院改名海光剧院。与胜利剧院(今解放剧场)同时开幕。

为支持上海的革命话剧运动,民国36年(1947年)6月他又将海光剧院改为话剧院,并于7、8两日举行“上海市戏剧界庆祝海光剧院改演话剧联欢大会”,会上由田汉、曹禺先后致词,演出节目有中华音乐学校的大合唱《胜利进行曲》、《太阳出来了》,金素琴、金素雯、周伯勋、田汉、顾仲彝等人的评剧清唱,白杨、舒绣文、秦怡、金焰、陶金、李健吾、赵丹的朗诵,欧阳予倩、赵景琛的昆曲,杨华生的滑稽,曹禺、应云卫的特别节目,还有周璇、朱琳、欧阳予倩、叶子、卫仲乐的独唱、国乐、独幕剧等等,“联欢大会”成了当时白色恐怖下的上海进步文艺界的一次大集会,成了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一次大示威。

此后又由新中国剧社和上海实验剧社先后演出了欧阳予倩改编的《桃花扇》,严恭导演的《大雷雨》,陈白尘编剧,洪琛导演的《卖油郎》和《仇》以及《金玉满堂》等剧目。演出活动遭到国民党的政府的干涉,加上物价飞涨,营业情况直线下降,不得不于11月20日提前结束。李健吾亦于民国38年(1949年)1月23日离沪前呈文辞去海光剧院管理员职务。

1954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国务院文学评议组成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1982年病逝于北京。从民国12年始发表剧本,先后创作改编剧作达50部。剧本内容贯串爱国民主思想,布局严谨,性格鲜明,语言生动,具有浪漫主义特征。40年代是其创作黄金时期,以改编中外名著为多,代表作有《王德明》、(根据《李尔王》改编)、《阿史那》(根据《奥赛罗》改编),取原作基本构思,完全以中国的风格,创造出崭新的人物,氛围和意境,在上海演出广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