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锺望阳文集》出版之际

【类型】报纸
【作者】 陈青生
【简介】         《锺望阳文集》收辑了锺望阳在青年时代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相继问世于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其中绝大多数又集中问世于上海“孤岛时期”。“孤岛时期”是上海城市历史的特殊阶段。1937年“七七事变”后,帝国主义日本在中国称雄称霸的气焰甚嚣尘上,忍无可忍的中国军民被迫奋起反抗,中
【全文】

         《锺望阳文集》收辑了锺望阳在青年时代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相继问世于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其中绝大多数又集中问世于上海“孤岛时期”。

“孤岛时期”是上海城市历史的特殊阶段。1937年“七七事变”后,帝国主义日本在中国称雄称霸的气焰甚嚣尘上,忍无可忍的中国军民被迫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13,中国军队在上海展开抗击日军的“淞沪会战”,上海成为中华民族抗击入侵日军的前线战场。经过三个月的激烈交战,上海军民虽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终因武器装备大大低劣于日本军队,未能赢得胜利,中国军队于1112撤离上海。抗战爆发前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存在英、美、法等国家的租界,也形成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日战争爆发后,英、美、法等国宣称对于交战双方保持中立,故而侵沪日军在占领上海郊区和部分上海城区后,没有进入租界区。大批上海民众甚至江浙地区民众,为躲避日军欺凌,纷纷迁居租界,此时的租界成为上海居民生活、工作的主要区域。鉴于租界部分的上海市区处于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宛如恶涛骇浪四围的一座海岛,时人也将此时的上海称为“孤岛上海”。这种情况持续到1941128“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时日本向英、美、法等国宣战,侵沪日军随即进占租界,上海全市沦陷。所谓上海的“孤岛时期”,即指从193711121941128的四年多期间。

在“孤岛时期”,侵沪日军虽然尚未公开进入租界,但日军特务和汉奸势力经常进入租界从事针对上海抗日爱国人士和机构的各种恐怖活动,诸如投掷炸弹、威胁恫吓、绑架暗杀等等,致使租界一直被日伪残暴歹毒的凶焰所笼罩。就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中,许多上海作家坚持抗日爱国文学活动,出版报刊,写作文章,谴责日军侵略罪恶,揭露汉奸叛国勾当,张扬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抗击邪恶的爱国传统,歌颂中国军民同日伪斗争的英雄事迹,以纸笔作为武器,投入捍卫祖国独立和民族生存的伟大事业。年轻的锺望阳就是这支抗日爱国文化队伍中的一员。

锺望阳在“孤岛”上海陆续写作了为数不少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杂文、随笔等,尤其以儿童文学作品为多,辑成单行本印行的即有《小癞痢》、《安利》、《少年英雄》、《新木偶奇遇记》等。先在一家有影响的上海报纸逐日连载,1939年初出版单行本的《小癞痢》,讲述一个农乡少年在国难家仇之际逐渐成为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主人公“小癞痢”具有聪明倔犟、正直勇敢的性格,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经历带有传奇性,故事情节曲折有趣,文辞则朴实活泼,问世伊始便受到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读者的喜爱。当时上海另外一位儿童文学作家贺宜也写作了一部儿童文学长篇作品《野小鬼》,讲述一位中国乡下孩子在日军侵略战火中几经磨难,最后加入抗战队伍的故事。这两部作品,一时间成为上海少年儿童热烈欢迎的读物,有“孤岛”岁月亲历者回忆说:“孩子们在课余之间,不是讲‘小瘌痢'怎样怎样,就是讲‘野小鬼'怎样怎样,有的孩子要当‘小夏伯阳',有的孩子立志要做一个‘少年英雄’”(丁裕:《少年出版社片断回忆》,载195912月《儿童文学研究》第2辑。又见《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9月出版。)。由此可见, "小瘌痢""野小鬼"这两个儿童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人物,已成为当时上海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偶像。以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兼称的王任叔,也曾在“孤岛”上海从事抗日爱国文化工作,他当年在一篇总结孤岛文学活动的文章中,不仅特别提及《小癞痢》,说到《小癞痢》在孤岛上海拥有众多少年儿童读者,受到这些小读者的喜爱,还说到有不少小读者读过《小癞痢》后意犹未尽,期盼“小癞痢”以后的故事,“有的甚至拉着父亲,到书坊去买《小癞痢》续集”;王任叔认为《小癞痢》“怕是抗战后国内的顶好的儿童读物”(巴人(即王任叔):《四年来上海文艺》,载194189《上海周报》第四卷第七期)。《小癞痢》是孤岛上海最早问世的讲述抗日爱国故事的长篇儿童文学作品,它在读者中受到的热烈欢迎,对于孤岛时期上海儿童文学创作的活跃、兴荣,起了不容忽视的启发、引导作用。

“孤岛时期”由于英、美、法等国对中日战争宣布“中立”,致使上海租界当局不允许上海民众在租界公开的抗日活动,不允许在公开出版物中使用“日寇”、“汉奸”等词语。当时一些公开出版物中使用这些词句的,都被替换为“××”。锺望阳在“孤岛时期”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有一部名为《汉奸的儿子》,讲述一个少年与甘当汉奸的父亲决裂并与之斗争的故事,作品出版后即因书名中出现“汉奸”而被租界当局禁售。如果参照通例,将作品名称改成《××的儿子》,非但不像书名,还会被理解成公然与租界当局的规定对抗,不利于利用租界环境与日伪斗争。锺望阳便根据“××”的上海话语音近似“车车”,将《汉奸的儿子》改名为《车车的儿子》继续出版。不明就里的人以为《汉奸的儿子》与《车车的儿子》是两部作品,其实是同一部作品使用了不同的书名。这部作品书名的变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孤岛时期”的上海从事抗日爱国文学活动的险恶境况,也反映出锺望阳在险恶境况中巧妙坚持抗日爱国宣传的斗争智慧。他借助著名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的广为人知,利用“木偶”在日本话中常称“傀儡”,写作了《新木偶奇遇记》,揭露和讽刺汪精卫汉奸傀儡集团叛国投敌、认贼作父的罪恶和丑态,也反映上述两方面情况。

进入二十世纪后,特别是中国新文学运动兴起之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重镇。抗战爆发后,“孤岛”上海的儿童文学也在中国的儿童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好几位上海作家在“孤岛”写作的儿童文学作品,都曾先后被大后方重排出版,其中包括锺望阳的作品。与其他几位作家有所不同的是,不仅锺望阳在“孤岛”上海的几乎所有儿童文学作品都被大后方重排出版,而且他的“小”字头作品,诸如《小奸细》、《小学徒》、《小报童》等六部作品,还于1941年间由重庆"大时代书局""苏苏童话集"名义印行。这种情况在当时一批“孤岛”上海的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中是唯一的,它表明钟望阳不仅在“孤岛”上海,而且在抗战时期的中国,都不愧为最主要、最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锺望阳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抗战时期中国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品。

在和平时期和一般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创作,大多侧重于向少年儿童读者传播生活、自然知识,彰显、养育这些读者天真稚美的童情童趣。锺望阳在“孤岛时期”和革命战争年代的儿童文学作品,与此明显不同,所侧重表现的是国家苦难、民族危机和激发鼓励少年儿童的爱国意识与斗争勇气,教育少年儿童作为国家小主人也应当树立保家卫国思想,并履行与此相关的一定义务,带有鲜明浓烈的时代精神和历史印记。

锺望阳在儿童文学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也都带有鲜明浓烈的时代精神和历史印记。他用杂文表达对于一系列现实社会现象、文艺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文艺通讯运动的组织问题》、《纠正一个错误的观念》、《一二·八感言》等,观点明晰,文笔犀利。他用散文缅怀亲友,记事抒情,如《怀念母亲》、《忆叶紫》、《故乡在燃烧中》等,文笔刚柔相济,舒缓有致,其中融入真实深挚的感情。在《忆叶紫》中,锺望阳除以情景交融的笔致记述了与作家叶紫的交往,还披露了一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当年从事文学活动的内幕情况,为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研究,提供了值得重视的史料。他用小说反映民族苦难境况中普通民众的生活经历和心情,如短篇小说集《小圈子里的人物》中的作品和集外的《钱念华》、《籽》等,通过对一个个不同人物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或悲惨、或凄凉、或可敬、或可鄙的遭遇,反映抗战时期动荡纷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中国人民对于祖国与和平生活的热爱,对于侵略战争罪恶的仇恨,对于侵略者的蔑视与奋勇斗争。锺望阳小说中的人物及其故事,大多以真人真事为依据,经过精心剪裁和编织,又以朴实简练的文字对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经历做冷静客观的描述,人物的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显示了出色的现实主义创作风采。他的小说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那段苦难历史的一种翔实存照。《籽》值得格外注意。这篇小说讲述华东沦陷区一位农村青年妇女被日军奸污后怀孕生下孩子,两人不仅一直被村民冷落排斥,孩子最终还被村民打死的悲惨故事,在控诉侵华日军罪恶、表现中国民众仇恨侵略者的同时,又超越了抗日战争中单纯的民族仇恨问题,反映了由此引发的中华民族内部的自相敌视与残害,读后令人心痛又发人深省,至今不失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

锺望阳在民族危难、腥风血雨年代的文学创作,既包含着作家对于文学的喜爱,更融汇了作家对于祖国安危、民族存亡、人类和平与健康发展的期盼及责任。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锺望阳不再从事文学创作,逐渐谈出中国文坛。由于时代的变迁,读者生活境况的改变,锺望阳早年的文学作品,也不再像当年那样拥有广大的读者,被争相传阅,众口赞誉。然而,只要中华民族不遗忘自己曾经历过的那段危亡和奋斗历史,锺望阳和他的文学作品也就不会被遗忘,依然会得到应有的尊敬,因为作家和作品已经同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那段历史紧密融和在一起。

在上海作家协会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主持下,锺望阳的子女和一些同志,不辞辛劳,努力收集锺望阳文学作品,编辑成《锺望阳文集》出版,为广大读者重新领略锺望阳的文学作品风采,提供了便利。这项工作也值得我们感谢和尊敬,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后代不忘前辈先贤、吃水不忘掘井人的传统美德,也有益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累和传承,有利于新一代中华儿女了解革命前辈的苦难和奋斗经历,使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焕发“不愿做奴隶”的精神,勇于同一切邪恶势力斗争,努力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生活幸福的美好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