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巴金给“文生社”的生日礼物

【类型】报纸
【作者】叶嘉新
【简介】一九三五年五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创办于上海。也就是在这一年的五月,巴金在东京开始试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他最早译出的一篇是《门槛》。这篇讴歌献身精神的散文诗据说是为纪念俄国女革命家索菲亚·别洛夫斯卡亚而写,是巴金最喜欢的文章。巴金译出后,当年即发表在六月出版的《中学生》杂志第六十五号。赓即又译出《乞丐》
【全文】

一九三五年五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创办于上海。也就是在这一年的五月,巴金在东京开始试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他最早译出的一篇是《门槛》。这篇讴歌献身精神的散文诗据说是为纪念俄国女革命家索菲亚·别洛夫斯卡亚而写,是巴金最喜欢的文章。巴金译出后,当年即发表在六月出版的《中学生》杂志第六十五号。赓即又译出《乞丐》、《俄罗斯语言》、《工人和白手人》(此三篇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八月十六日《译文》第二卷第六期)、《二富豪》、《白菜汤》、《我们要继续奋斗》,《蔷薇花,多么美,多么新鲜》(此四篇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十六日《文学季刊》第二卷第四期)、《蔷薇》、《马霞》(此二篇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三月十六日《译文》新一卷第一期复刊特大号。顺便指出,《巴金译文全集》第三卷《散文诗》部分对此二篇最初发表处均错注为“《译文》第一卷第一期”),然而巴金译出这十篇之后却忽然搁了笔。他本想在半年内完成“试译”屠氏散文诗“这件小小的工作”的,如今突然搁下来,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创办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九三五年八月,巴金离开东京到横滨乘加拿大皇后号轮船回国。到上海后寄寓在虹口麦加里二十一号。作为创办人之一,巴金在后来的岁月里几乎全身心投入了“文生社”的总编辑工作。

一九四五年三月,为纪念文化生活出版社建社十周年,巴金在重庆用了整整三周时光译完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且将一九三五年在东京译出的十篇归拢,共五十一篇,编定为《散文诗》并作“后记”。巴金在《后记》中说:“十年流矢般地过去了。我没有能够摆脱文化生活社的事情。而文化生活社也始终没有打好一个牢固的基础。而这期间,我们的国土遭受到敌骑的蹂躏。在抗战中文化生活社尽过它微弱的力量,也遭受过不小的损失。可是它仍然存在,虽然不健康,但它毕竟活到十年了。这十年虽然飞如流矢,却也过得不易啊!为了庆祝它这十岁的生日,我拿不出象样的礼物,我非但两手空空,而是‘心贫’。我只好求助于屠格涅夫,向他借一份礼品。他不会拒绝我。花去三个星期,我译完了他的散文诗。我借用他的一句话送给这十岁的孩子:我们要继续奋斗!”五月,《散文诗》一书作为“文化生活丛刊”第三十六种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在重庆初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六月版《巴金译文全集》第三卷第四0二页对《散文诗》的初版著录略有小误,确切著录应为“一九四五年五月文化生活出版社(渝)初版”。而福建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版由贾植芳、俞元桂主编之《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对巴译《散文诗》初版的著录是正确的。一九四七年六月,巴译《散文诗》作为“文化生活丛刊”第三十一种在上海印行第三版。寒斋所藏即为这个本子。关于巴译《散文诗》何时印行第二版,《巴金译文全集》著录为“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再版”,而《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则著录为“一九四六年九月沪二版”。究竟谁是正确的,因手边无实物判定,暂且存疑。

巴金试译的作为“文生社”十岁生日礼物的《散文诗》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是一个流传甚广,影响颇大的译本,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译本。巴金试译之前,最早把屠格涅夫散文诗译介到我国的是刘半农,他曾于一九一五年译过几篇刊于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小说界》。而徐蔚南、王维克合译,一九二三年六月青年进步学会初版收四十篇的《屠格涅夫散文诗诗集》可谓第一个中译本。之后,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北新书局出版了白隶、清野合译的《屠格涅夫散文诗》,共收四十九篇。一九三0年七月,又有罗森译,世界文艺出版社收五十一篇的《屠格涅夫散文诗》。巴译《散文诗》初版后仅一个月时间,则又有李岳南译一九四五年六月重庆正风出版社初版收三十九篇的《屠格涅夫散文诗集》行世。有人评价巴译《散文诗》“译笔生动,传神,是在信、达、雅方面下过功夫的1这不动脑筋袭用陈言套语来称誉巴译不仅没有突出巴译特色的精髓,甚至有溢美之嫌。其实,巴金对自己的译品态度一贯冷静。早在一九四五年三月巴金为《散文诗》所作《后记》中就坦诚地说过,屠格涅夫的散文诗“经我译出却成了笨拙的短文,诗的情味已经被我丢光了。我无颜妄称翻译,只敢在这里用‘试译’二字。”虽说只有《散文诗》这册译品巴金明明白白地在封面上标明“试译”,但是,巴金的所有译品无一不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试译”2  出来的。甚至在他的晚年,他依然在《巴金译文选集》的序言中这样表白:“我并不满意自己的译文,常常称它们为‘试译’,因为严格地说它们不符合信、达、雅的条件,不是合格的翻译。可能有人说它们‘四不像’:不像翻译,也不像创作,不像外国前辈的作品,也不像我平时信笔写出的东西。但是我像进行创作那样把我们的感情倾注在这些作品上面。丢失了原著的风格和精神,我只保留着自己的那些东西。可是我的译文是跟我的创作分不开的。”记得有一位卓有成果的巴金研究学者对巴金这番话有着这样很深刻的理解与诠释:“巴金当然有替自己译品辩护的目的,但他以暴露不足之处的坦率,却实实在在地道出了他在从事翻译时所遵循的一个原则,即从外国文学乃至外国文化中寻找‘我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体现在译品中,便是果断‘丢失’不需要的‘东西’,只保留自己想传给国人的东西。”3也就是说,巴金译品的最大特色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巴金翻译外国前辈的作品,不过是借别人的口讲自己的心里话。

巴金翻译外国前辈的作品,是有着自己的选择的。巴金不止一次说过:“我只是选择我喜欢的,笔调跟我相近的书。”4“我只介绍我喜欢的文章。”5在一次回答一位外国记者的问话时,他曾说:“我写作只是为了战斗,当初我向一切腐朽、落后的东西进攻,跟封建、专制、压迫、迷信战斗,我需要使用各式各样的武器,也可以向更多的武术教师学习。我用自己的武器,也用拣来的别人的武器战斗了一生。”“别人的文章打动了我的心,我也想用我的译文打动更多人的心。不用说,我的努力始终达不到原著的高度和深度,我只希望把别人的作品变成我的武器”。6巴金一再重申,他的译品虽然是“试译”,它们也曾帮助他进行过战斗,他的译品,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检视巴金的译品,主要是屠格涅夫、赫尔岑、高尔基等人的作品,而其中又尤以屠氏作品为最多。巴金每每谈及自己的创作受哪些域外作家影响最大时,其中必然要谈到屠格涅夫。诚如另一位巴金研究学者所指出的:“屠氏的抒情典雅的文体,热情酣畅的叙事风格都可在巴金创作中找到某些影响和渊源关系。”7因此,巴金试译屠氏《散文诗》同样是为了战斗,譬如《门槛》,譬如《我们要继续奋斗》……当巴金怀着勇于跨越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牺牲的门槛这一坚定信念献身于“文生社”编辑事业,伴随“文生社”同仁走过风风雨雨的十年征程的时候,巴金将《散文诗》这部译品作为贺礼,应该说是一份最丰富又最有意义的礼物了。

就像不断修改他的名作《家》一样,巴金也不断地修改他喜欢的译品集《散文诗》。倘将当年“文化生活丛刊”本《散文诗》与《巴金译文选集》中的《散文诗》逐一对读,修改痕迹随处可见。有的重点篇什甚至是重译。如收入《巴金译文选集》及《巴金译文全集》中的《门槛》一篇就是一九八四年十月重译的。通读《巴金译文选集》收入的《散文诗》,我以为巴金当年的“流畅或漂亮的原文应该被译成流畅或漂亮的中文”8的理想愿望已通过他的不断修改而达到了。此外,很多篇什的题目也都改动。若细加对勘并从比较修辞视角加以品评巴金试译《散文诗》新旧版本的异同,只能俟诸来日的且备齐不同版本甚至英文本、俄文本加起炉灶另择题目加以细叙了。

注释:

1罗定金:《巴金试译<散文诗>》,20061225《藏书报》第6版。

248巴金:《一点感想》,1951515《翻译通报》第2卷第5期。

3龚明德:《巴金译事三题》,岳麓出版20053月第1版《书生情趣》第195页。

56巴金:《<巴金译文选集>序》,《巴金译文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7丹晨:《读“巴译”散记(下)》,《博览群书》199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