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报纸
【作者】吴心海
【简介】带着花飞之气息的/青年的恋的心/在春夏间彷徨呢 那已苍老的/少女的抚爱/有如烟云之邈渺 春梦之消逝/如短命的蟪蛄/未解季节之嬗变的 这首诗作的题目为《暮春》,发表于1936年10月出版的《小雅》诗刊第3期,作者是王复周,他在《小雅》1937年3月出版的第5、6期合刊上,还发表有另一
【全文】
带着花飞之气息的/青年的恋的心/在春夏间彷徨呢
那已苍老的/少女的抚爱/有如烟云之邈渺
春梦之消逝/如短命的蟪蛄/未解季节之嬗变的
这首诗作的题目为《暮春》,发表于1936年10月出版的《小雅》诗刊第3期,作者是王复周,他在《小雅》1937年3月出版的第5、6期合刊上,还发表有另一首诗作《初雪》——
第一次见到雪之霏霏/心何其欢愉而微栗耶/然而我已热爱着
虽云圣洁的恋是不老的/但那堪心心的消融呢/遂化清泪以交流
瞬息之邂逅是偶然么/你轻盈的银浪呀/怨吾足之沉重了
然而我已热爱着/雪之霏霏/心之晶莹
我对新诗没有研究,仅止于爱好,尽管初读诗作的时候,我对诗人的情况一无所知,也不知道他的年龄几何,但仔细品味一番,颇能够感觉作者情窦初开的心的悸动。
遗憾的是,除了在1936年的《青年界》第10卷第1期上找到王复周的另一首诗作《飞燕》、在同年《读书青年》1卷3期找到他的一篇散文《星期六的晚上》外,我未能寻觅到他的更多作品,诗人在文坛的踪迹似乎就此湮灭了。当然,自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军兴,很多文学青年弃笔从戎,沙场上一去不返的情况并不少见,但不知为什么,在我内心深处,总还抱有一线希望:或者诗人只是放下手中的笔罢了。
最近,因为检索《小雅》诗人李章伯的资料,我查阅《河南大学百年人物志》(刘卫东主编,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08,第407页)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王复周(1920~),河南舞阳人。194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任河南大学助教,1947年在国立河南大学任助教时考取河南省公费留学资格,赴瑞士巴塞尔大学深造,1949年获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参军,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副教授、教授(少将)、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教授。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虽然是同一个名字,但仅仅依据上述的简单资料,很难把这个知名的医学教授和《小雅》上的诗人联系起来。结果,在对这位医学专家王复周做了一番深入探究后,在《平顶山文史资料 第10辑 鹰城历史人物》中找到他“1933年考入开封初中。1936年考入开封高中”的记述!
这个结果让我喜出望外,因为前述散文《星期六的晚上》作者栏目中署有“开封初中”字样,而文章的写作日期则为“二十五·三·十四”,即1936年3月14日,应该是作者初中最后一个学期的作品!如此,散文作者王复周和后来的医学专家王复周是同一个人是毫无疑义的了,但是,要认定他和《小雅》上的诗人是同一个人,恐怕不能因为同一个时期的文坛只有一个叫王复周的作者就轻易下论断,还需要更有力的证据!比如,起码要知道开封中学的王复周除了写散文外,是否创作新诗作品。
遗憾的是,在笔者对《小雅》诗人群展开系统的探索和研究的时候,发现医学专家王复周已于2010年去世,无法向他本人求证当年种种,只有另辟蹊径。查李允豹主编《河南新文学大系 史料卷》(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1996年12月),收录1930年代河南本地文艺刊物《黄流》的目录,虽然有短缺现象,但至少可见王复周的三篇作品,分别是1卷3、4期合刊(1935年9月)的《推煤车的人》、1卷6期(1935年11月)的《秋思》、2卷2期(1936年1月)的《冬之夜》。除了第一篇作品体裁不明外,后二篇目录上均标注为“散文”。虽然尚不能判断这是否王复周最早发表的作品,但15岁少年的聪慧,无疑已在文学创作上体验出来了。
最令我欣喜的,是查阅到河南省革命文化史料征编室1996年6月印行的一套内部资料《河南省国统区革命文化史料选编》,其第二卷中刊登有“《河南民国日报》文艺副刊《中原》目录(1934.11.1)”,目录中1936年4月30日第436期“诗歌专号”,赫然有“《燕子》……王复周”字样!如此,《小雅》的作者王复周,开封中学文学青年(文学少年似乎更准确)王复周,军事医学专家王复周,就如同散落的珠子被串起来了。
少年诗人王复周,文学青年王复周,没能在文学道路上继续跋涉,似乎让人有点遗憾。但他顺应时代需要,或因机缘巧合,飘洋过海专攻生物学,最后成为我国军队系统的知名医学专家、一级教授王复周,又何遗憾之有呢!少年情怀总是诗,他毕竟以诗歌和散文留下了青春的印记!
浏览数: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