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诗刊(1936-1937)重印前言

【类型】报纸
【作者】蓝棣之
【简介】我认为《小雅》重印,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我很赞成。简单说来,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我在当初编选《现代派诗选》时,引用了《小雅》的论诗观点,挑选了《小雅》好几位诗人的诗。我认为吴奔星、李章伯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创办的这个双月诗刊,虽然时间不到一年,但它以创新的思维,取得卓著的成绩,给诗坛
【全文】

我认为《小雅》重印,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我很赞成。

简单说来,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我在当初编选《现代派诗选》时,引用了《小雅》的论诗观点,挑选了《小雅》好几位诗人的诗。我认为吴奔星、李章伯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创办的这个双月诗刊,虽然时间不到一年,但它以创新的思维,取得卓著的成绩,给诗坛学界留下深刻记忆。《小雅》诗刊的作者,基本可以说是当时集现代诗坛活跃者于一体,兼容并蓄,真正属于一个开放的刊物,有名家作品,也不薄新晋诗人(如吴兴华等),确实如其征稿启事里所说”对于任何流派的新诗,一律平等看待,自由竞争“,因此既有路易士那样的不讲韵脚的自由诗,也有林庚、吴兴华,乃至水天同的格律体诗。张爱玲激赏的路易士诗作,也首发在《小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纪弦先生在不同场合的回忆里多次提出《小雅》、《诗志》和《新诗》鼎足而立,是三十年代诗坛代表的观点,吴奔星先生抗战期间写给柳无忌先生的一首诗简底稿,竟然同样也有三足鼎立的相同看法。近阅杨晋豪编《一九三六年度中国文艺年鉴》之后,才发现此说确有根据,而不是后来的附会之说。该书《重要刊物概述》一节,联袂收录有《新诗》、《菜花》(第二期改名为《诗志》)和《小雅》三个诗刊。

其次,我认为吴奔星先生所阐述的“法国诗风派”的主张,就在《小雅》上落实得最好。所以,《小雅》乃“法国诗风派”的标准代表。这些主张包括:在内容上描写身边琐事,把握瞬间冲动,发展各人性灵,在形式上废除脚韵,不拘一格,总以各尽其才为好。这些主张在今天都可以转化为正能量,其中所谓“身边琐事”在今天其实就是日常生活。

第三,吴奔星先生之子,已经在文坛学界初试啼声的史料学者吴心海君,以其“故纸寻真”的认真态度,为《小雅》诗人群之生平人生写下了二、三十篇殊有特色的清新文字,将附在这本重印的《小雅》正文之后。我非常喜欢这些文字,我赞赏这种知人论世对传统观念的发扬。吴心海君所挖掘的《小雅》诗人,不少是三十年代诗坛颇有影响而后来几近湮没的人物,如沈圣时、林丁、常白、史卫斯、李章伯、郑康伯、水天同,一九四九年后他们的生平介绍和新诗创作方面的介绍基本都是空白,像林丁、史卫斯,他都是花了三年以上去搜寻资料。

第四,尽管《小雅》诗刊是一九三零年代有着重要影响的新诗刊物,更是现代派诗歌的重要园地,但至今没有得到充分研究,历史地位也未能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原因是刊物创刊于抗战军兴前夕,刊物存世量很少。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闻一多先生在大后方编辑《现代诗钞》时,就寻不得《小雅》踪迹,将其列入“待访录”(见《闻一多全集》第一册第三四六页,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明年是《小雅》诗刊诞生八十周年,如果能顺利获得重刊,将可以真实地还原这一段珍贵的历史,无论从完善新诗研究史料的角度,还是复活《小雅》本身,都是文坛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