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一与《游牧之歌》

【类型】报纸
【作者】韦泱
【简介】一册薄薄的《游牧之歌》,会承载如此沉重繁复的往事,这无论如何让我始料未及。当初,老作家沈寂将此书赠我,说拿去看看吧,可以有写篇文章内容的。我翻开扉页,见是签名本:“沈寂兄存正!为一,1957,7,3日,上海”。此书由哈萨克民间艺人哈尔曼·阿克提著,整理者即著名电影导演王为一先生,作家出版社出版于一九
【全文】

一册薄薄的《游牧之歌》,会承载如此沉重繁复的往事,这无论如何让我始料未及。

当初,老作家沈寂将此书赠我,说拿去看看吧,可以有写篇文章内容的。我翻开扉页,见是签名本:“沈寂兄存正!为一,195773日,上海”。此书由哈萨克民间艺人哈尔曼·阿克提著,整理者即著名电影导演王为一先生,作家出版社出版于一九五七年五月。一个导演,怎么会去整理出版一部少数民族的民歌集呢,这对王为一自己来说,都不曾想到过,且是唯一的一次吧。

王为一为此书写有《前记》,最后一句写道:“将这本书纪念我和我的亲爱的朋友赵丹、徐韬、朱今明在新疆那段漫长而难忘的日子”。他提到的这三人,都是艺坛好友,都着迷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向往着有朝一日能去莫斯科剧院深造呢!一九三九年夏,他们结伴而行,打算从新疆前往苏联学习。在新疆时,他们还组建实验剧团,开展抗日救国的戏剧活动。不料,从事这些进步文化工作,却遭到军阀盛世才逮捕,过了四年的铁窗生活。在中共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的营救下,直到抗战胜利前,他们才被释放,回到重庆,继续从事进步的戏剧和电影活动。

正是因为在新疆的这段特殊经历,才有《游牧之歌》的诞生。该书的原著者哈尔曼,因参与领导族人武装反抗盛世才的压迫而被捕。而巧的是,哈尔曼与王为一在乌鲁木齐的一间狭小的囚笼里,一起度过整整两年的牢狱生活。王为一发现,哈尔曼有一个小亲戚,也押在牢里当小差,每天给各个囚室门口送水等。遇到没有牢吏监视时,他会趁机到王为一和哈尔曼住的囚室前,偷偷与哈尔曼说上几句话,传递一个什么消息。有一次,他还冒着风险,从窗口扔进一小卷纸和一根短短的铅笔头,说要哈尔曼写些歌给他唱唱,还约好在厕所里坑板底下,作为他俩传递歌纸的秘密地方。

此后,王为一就看到,每天借着铁窗下一点昏淡的光,哈尔曼把他曾经的所见所闻,饱含着对家乡深切的感情,化为一首首诗歌,又在每天“放风”的时候,悄悄把歌纸放在那个秘密的地方。一次,王为一翻阅哈尔曼作为留底的四十多首诗歌,不禁兴趣大增。他觉得,哈尔曼的这些诗,虽然题材是片断式的,缺乏连贯,有的没有写完整,但内容新鲜动人,情景丰富多彩,充满着哈萨克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气息和精神风貌。于是,王为一请求哈尔曼把诗的内容一句句进行讲解,他忠实地把每一段诗都记了下来。有时,谈完一首诗,王为一还根据哈尔曼曾讲过的生活趣事,出一些题目,由哈尔曼慢慢讲,如《搬家》《狐鹰》《姑娘追》等,这些诗,就显得较为完整,艺术性也比较高。而大部分的诗,王为一经过整理,最后根据内容再加上题目。这样,这部民歌集,共得题十个,每题诗歌数量有多有少,多的有五十三首,如《结亲》,少的如《牧羊》,只有三首,总计有一百六十五首。这民歌体诗歌,由一定的音级组成,每首八句,押一种韵。节奏有的轻快,有的舒缓,一首首连在一起,就是一种长歌,就有相应的几种曲调可供歌者配唱。

这一百多首诗歌纪录整理出来,对王为一来说,其实颇为不易。他在与哈尔曼两年的共同生活中,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哈尔曼不懂汉语,而王为一不懂哈萨克语。有时,为了一个名词,常常需要用许多话凑拢来加以说明,或用多种动作来表达一种感情,如此才能使王为一弄个明白。两年时光的交流切磋,他们的心相通了,语言也相近了,哈尔曼能用简单的汉语与他交谈了。王为一在整理诗稿中,也能根据哈尔曼叙述的口气和表情,结合耳闻目睹,加深对哈萨克民族生活的理解,便于对歌词质量进行润色与提炼。

到一九四三年,王为一已在狱中将诗歌整理出初稿。他感到自己虽然不是一名诗歌工作者,但这些诗歌是口头文学的组成部分,是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如能出版,对读者了解哈萨克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文化,会起到积极作用。这些想法,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电影人的一种文化担当。然而,在那严酷的环境中,出版诗集绝无可能。

王为一出狱后,于一九四八年、一九五一年,两次对诗稿进行整理。一九五六年,赶在此书出版前,他又作了全面整理。每次整理,都是一次修改与提高。王为一为我们保留和奉献了一部富有特色的民歌集。“旷野一片无边际/青草柔而细/午后太阳偏了西/微微风儿平地起/马儿一群像潮水/后浪还把前浪挤/尘土扬起像云雾/马儿隐约在云雾里”。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的心儿飞到了草原。

王为一一九一二年生于上海,曾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油画专业,后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九三八年在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建国后相继在北影、上影、珠影任导演,先后导演《珠江泪》《山间铃响马帮来》《铁窗烈火》《三家巷》等影片。一九五O年沈寂在香港摄影外景地认识王为一,王正在拍摄电影《火凤凰》。不久他俩先后回到上海,成为上影厂同事。王为一在导演《铁窗烈火》时,沈寂跟他讲了“励志英中”同学王孝和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令王感谢不尽,特以《游牧之歌》相赠。一九五八年后,王为一定居广州珠影公寓。他见证了百年中国电影发展史。今年,广东文艺界集会,庆贺他百岁生日。九月,在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上,王为一获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然而,谈及《游牧之歌》一书,王为一记忆犹新:“当时没有纸笔,把煤灰掺点水,用扫地的稻杆削一下,就沾着煤灰,记在《普希金文集》的空白处。在四年牢中,《红楼梦》读了四遍,另一副产品,就是出了这本写游牧生活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