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报纸
【作者】陈青生
【简介】 白蕉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书画家,尤以书法追似古代书圣王羲之、王献之享誉艺坛。《白蕉》是他在1929年出版的一部新诗集。这部诗集内分二辑,共收诗作五十二首,其中第一辑含二十九首,第二辑含二十二首,另有题记诗一首。白蕉自撰的《序》与《后记》,则分别置于诗集前后。白蕉在《序》中说,这部诗集
【全文】
白蕉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书画家,尤以书法追似古代书圣王羲之、王献之享誉艺坛。《白蕉》是他在1929年出版的一部新诗集。这部诗集内分二辑,共收诗作五十二首,其中第一辑含二十九首,第二辑含二十二首,另有题记诗一首。白蕉自撰的《序》与《后记》,则分别置于诗集前后。
白蕉在《序》中说,这部诗集中“大都是爱的悲愁和欣喜的歌咏”。这是对诗集大多数诗篇表现题材的归纳,也是对整部诗集基本主体和旨趣的概括。
《白蕉》诗集中居首的诗篇,篇名也是《白蕉》。诗篇《白蕉》含三节一四九行,是诗集中篇幅最长的诗作,诗中以第一人称讲述“我”爱恋一位“白蕉”姑娘的经历和情感历程。这首诗讲述“我”在童稚心间即萌发了对于“白蕉”姑娘的爱恋,伴随日月增长,这种爱恋在“我”的心中引发的期待、忧虑和焦灼等心情,有深恐冒昧不敢对姑娘表白爱情的羞怯和自责,有两人分离时对姑娘的牵挂与思念,有梦境中两人亲密依偎嬉戏的甜美和欢喜,还有“我”对心上人忠贞不渝的表白:
我望你永远活泼而芳菲,
如泰岱之崇高;
我望你永远爱我,
如太阳之临照!
你呀,早已是我生命的主宰了。
……
爱人呀,让我的泪流罢,
你的手帕不能干我的悲伤!
但是倘使我能在你
颤动的嘴唇上死去时,
我便是永生了!
我是怎样一个幸运者,
我听到你这样说时:
“日月永远发光,
那我也便永远爱你;
长江之水是永远充满的,
我的爱你也不减少一分”!
啊啊,我没有希求:
我愿烦恼,忧愁,辛劳……
都是为了你——
我爱的白蕉!
这首诗,夹叙、夹议、夹融抒情,文辞清丽质朴,节奏舒缓有致,情调幽婉缠绵,情真意浓。
白蕉本名何法治,字旭如,1907年生于江苏省金山县张堰镇(今属上海市)的一户世代行医人家,1969年在文化劫波中罹难于上海。据他的长女何雪聪回忆,其父母少年时订婚,彼此情投意合,两人一度都在上海读书,学校不同,时常相约相伴一起往返上海和故乡,1927年成婚后,父亲在上海做事,母亲在故乡服侍老人、照顾孩子,夫妇一直相亲相爱。何雪聪在回忆中还提到她的母亲“喜欢美人蕉”,父亲也喜欢美人蕉,且因此“自取笔名白蕉” (见网络传播的何雪聪文章《我的家庭》)。何雪聪以为“白蕉”意为“白色的芭蕉”,世人也有如此揣测。其实不然。“白蕉”的寓意是“白色的美人蕉花朵”(《白蕉》诗篇里写“我”曾梦到自己变成一只“白蝶”,飞到“白蕉”的怀里,“人们认不出我和你,我俩在微风中飘摇,在芳菲中醉倒”,还特意为这一诗句加注说“白蕉花似白蝶”。联系何雪聪说她的母亲“喜欢美人蕉”,可以推知诗中的“白蕉”,是美人蕉的白色花朵代称。)因为两人都爱美人蕉,因为心爱的姑娘“雪样的白”,“月样的地皎”,“活泼而娇小”(《白蕉》诗篇中对于“白蕉”姑娘的描绘),何法治便在倾诉爱情的诗篇中将自己的恋人取名为“白蕉”,还以“白蕉”作为自己的又名,替换本名,使用终身,以此表示自己和自己的爱人合为一体,朝夕相伴,共生共存。诗篇《白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白蕉本人爱情经历和恋爱心绪的真实写照。也难怪诗人将此诗篇名,兼用作自己的诗集名。
如果说《白蕉》诗篇从较多方面讲述了诗人的爱情经历,坦露了诗人的恋爱心理和情感,那么,另外一些诗作则从不同侧面、角度或层面,分别表现恋人、爱情的某一种境况、景象或情状,其中既有诗人的亲身体验,也有不拘个人体验的感悟。例如,《我有一个》表白诗人理想的恋人,或者说是诗人有意寻求的恋人的标准:
她像是一个母亲,
又像是一个先生;
但是有些时候呢,
像是一个淘气的孩子;
不,是一个我需要的天使!
这样的爱人,像母亲关心自己的衣食冷暖,像先生督促自己好学上进又劳逸结合,像孩子对自己依赖撒娇,是天使让自己的生活欢乐幸福。
再如《我已懂你了》:
我已懂你了,
最亲爱的!
什么是你对我说的:
——在你浅笑的秋波里。
我已懂你了,
最亲爱的!
什么是你对我说的:
——在你努弄的唇儿上,
在你流动的注视里。
全诗表现“我”对于恋人的“懂”,“懂”的什么不作实写,突出的是恋人的几个情态细节,通过“浅笑的秋波”、“努弄的唇儿”、“流动的注视”几个意象,巧妙展现了恋人间传递情意的心领神会。这首诗情景交融,言外有意,引人遐想,令人回味。类似的诗作还有《这是一张白纸》等。
《使梦也睡去》、《月夕》、《小诗五首》等,侧重抒发诗人对于身在异地的恋人的思念;同是表现恋人分离的相思,《我怕》、《爱,你现在忘了我多好》、《枕儿是我眼泪之银宫》等,则突出渲染了思念引发的的惆怅和凄楚情状。《愿我的》、《献给处女之诗》、《再不用疑心》等表现对恋人爱得深切真挚,追求和维护爱情的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献给处女之诗》倾诉一对恋人相亲相爱的真诚和甜蜜之后,不惜以死反抗父母的阻碍,希望死后埋葬在一起。《再不用疑心》则表现爱的决心和坚持,能够争取到幸福的未来,显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胆量与气概。此外,还有《依丽雅的髪》热情赞美恋人的美丽温柔,《对街的一个她》表现两位少男少女偶然邂逅时彼此吸引又羞怯交往的情愫。
这些诗作所表现的恋爱心情、心态、情景、情状等等,主要基于诗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也有超越个人经历的艺术想象,两者共同构成生活情趣盎然,又有现实社会意趣的爱情放歌。它们是诗人内心对于美好爱情与婚姻的渴望和追求,也讴歌了美好爱情和婚姻在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白蕉》诗集中也有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在讴歌山水风光的同时抒发情怀。《高邱之上》是诗人身在山巅,仰望苍穹,俯瞰原野,视野所及的实景描绘,意境高远壮阔。《寄白云之歌》也是写景抒情,而气概激昂奔放。《芳草》篇幅短小纤巧,意境则委婉哀怨,类似的《池畔》又表现了一种悠闲恬淡的情致。这类诗篇中还有融合诗人对于社会人生感怀的。《惠山之诗》先描绘诗人登临惠山山巅所见,苍鹰低飞、山下田畴春光、太湖帆影点点的景色,再由诗人登山的疲乏,想到朝山老妇的步履艰难,责问惠山“你为什么不能再低些”。《犹有》先写诗人对于灵秀山水的向往和“我欲常留”而不能的遗憾,接着对“宇宙之胜境”多为僧道辈“所占”有所感叹。像《惠山之诗》、《犹有》这样的诗篇,都表明诗人和他的诗作,并非一味谈情说爱,观风赏月,并非仅仅关注一己的喜怒哀乐,也有关注社会、体恤他人愁苦的仁爱善良情怀。
这部诗集中还有一些诗作着重宣示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历史的一些看法。如《灰色的音响》,诗中表白: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生的目的是灭绝”,在人生过程中,爱与恨、凄苦与甜蜜、快乐与烦恼等等,不过是一体两面,始终相伴相随,不必苛求一方面,快乐时尽情狂笑,悲伤时放声痛哭,能使生命的过程充实,就心满意足了.这首诗篇隐约透露出与李白《将进酒》、老子《道德经》相似的旷达与超然的人生态度。《新生》、《水与石》、《在世上》、《青春的走》、《南岳》等,均与《灰色的音响》类似,只是篇幅较短,分别表现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历史的某一侧面的看法或感悟。这些诗篇,不见当时有些诗篇注重反映社会阶级对立、阶级压迫、呼唤阶级斗争,所具有的强烈愤慨和激昂情绪,然而不乏对于社会与人生中虚伪、丑恶的蔑视与鄙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洁身自好、淡泊旷达的处世原则,以及诗人既不对生活抱有过高的奢望,又珍惜可以把握的美好和快乐的生活态度。
《白蕉》诗集中的诗篇,就表现爱情的经验、情感、心理等等而言,可谓多方面、多层次而又真切、细腻;然而就表现社会人生而言,则表现的方面和层次相对不够深广。这是《白蕉》诗集内容上的一个特点。
《白蕉》诗集中的诗篇都是自由体,然而体式不拘一格。《白蕉》(诗篇)采用分节组合体,《白蕉》诗集中的诗作大多采用这样的体式。《高邱之上》和《新生》不分节,一气呵成。《小诗》也不分节,但诗句短小,有一首七行,有一首四、五行,还有一首两行,近似日本的俳句。
《心祷》也采用分节组合体,但每一小节的首句、末句词句相似。《树在呻吟》的体式与《心祷》近似,然而首尾两节完全相同,且每小节末尾采用两个同音字构成的词组。这样的诗体,一方面使得诗作要表现的意象、意境一再重复,使得诗作主题、情绪逐步加强,意味渐浓,另一方面也构成了诗作回荡萦绕的韵律。《我已懂你了》、《对街的一个她》等,也是这样的体式。《摘星歌》则采用的民歌体。
诗歌体式自由灵巧、多种多样,文笔流畅清秀,情绪节奏依随内容或欢快、或哀婉,或高亢,或忧郁,舒张有致,重视诗句尾字的押韵和全诗韵律的起伏和谐,几乎篇篇可读可吟,尽管对于爱情深挚浓烈,却带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意蕴,具有高洁典雅的气质。这是《白蕉》诗集的又一艺术特点。
与主要叙述和表现个人的经历和情感有关,《白蕉》诗集中的诗篇,大多采用写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如实记述诗人的爱情经历和情感变换、心理活动基础上,抒情言志。从前面引示的一些诗篇如《白蕉》、《灰色的音响》等,均可清晰看到这种创作方法,故在此不做赘引。
除了写实主义,《白蕉》诗集中还有采用其他创作方法的诗篇。如《使梦也睡去》表现诗人思念分离的恋人,想以睡眠解脱悲哀,然而睡梦还是想到爱人,梦中拥抱爱人,睁眼看到的却是可怕的黑夜,这时,“我抱住我的心:/因为在那里,/便是我的爱人!”这样的意象和意象联系,具有典型的现代派诗歌特征。又如《忆》:
她给我以一双爱的手,
我的灵魂获得了住所。
一双爱的手是个圈儿,
我的颈儿成了一个甜蜜的囚犯了。
诗中别致的意象和意象的叠现、组合,明显采用的是象征主义创作方法。
表现超现实的艺术想象,倾诉诗人的情感和理想,有时以不同程度融和到以现实主义方法为主的诗篇。《小雀儿》表现诗人对于窗外一只小鸟的关心爱护,用拟人化手法描绘这只小鸟与诗人灵犀相通,全然采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根据叙事、抒情、言志的不同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创作方法,或者融合不同的创作方法,使诗篇呈现多姿多采的意境和情致,是《白蕉》诗集的第三个艺术特点。
《白蕉·后记》中说,诗集中的诗篇陆续产生于1926-1928年间,且绝大多数是1927-1928年间的作品。白蕉出生于江苏省金山县张堰镇(今属上海市)的一户世代行医人家,在家乡接受启蒙教育后,16岁到上海继续学业,先后就读上海的海澜英语专科学校和法政大学。白蕉何时开始文学写作,目前尚无确切资料披露。《白蕉》出版时诗人刚刚二十岁出头,还在大学就读,诗集中的诗篇大多是他在上海读书期间所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中国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初兴阶段。传播和张扬包括个性解放、恋爱和婚姻自主等在内的新思想、新观念,提倡和实践包括使用白话和新形式在内的文学革新,不仅是“两新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时代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历史要求之一。“两新运动” 的中心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自北京转移到上海,由于同文化市场的结合,运动的范围和影响,由先前集中在几所高校的师生之间,扩展为更为广大的文化界及部分市民阶层。白蕉身处“两新运动”中心的上海,又就读英语专科学校,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较为便利地接受外来文化的教育,这些都成为《白蕉》诗集产生的历史因素。开端于1917年的中国新诗运动,到1929年,刚有十来年经历,新诗仍处于初生、探索阶段,这期间陆续出版的新诗集,不过近百部。《白蕉》诗集自然属于这一阶段的作品之一。《白蕉》诗集的诗篇,以歌吟爱情为主,即使在表现自然风光、申诉个人思想的诗篇中,往往也牵连或归结到爱情或对于爱情的态度,因此,可以说《白蕉》基本上是中国新诗初兴阶段一部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爱情诗集。这部诗集,生活气息浓郁,情趣健康典雅,感情真挚深切,文笔清新秀丽,形式自由灵活且多姿多彩,不仅具有阅读美感,几乎都适合吟哦朗诵。与同时期问世的近百部新诗集比较,就艺术性、思想性而言,《白蕉》都不失为比较好的诗集,属于中国新诗初兴阶段较为出色的新文学作品。
(本文有删节)
浏览数: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