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小说中一个延续78年的错误

【类型】报纸
【作者】 吴心海
【简介】         2013年底,北京现代文学研究学者许建辉女士和我联系,说由茅盾研究专家钱振纲、钟桂松两先生主编的《茅盾研究八十年书系》将由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拟收录先父吴奔星1954年出版的新中国第一部研究茅盾的专著《茅盾小说讲话》。把茅盾研究80年的学术著作汇总出版,是对茅盾研究成果的空前
【全文】

         2013年底,北京现代文学研究学者许建辉女士和我联系,说由茅盾研究专家钱振纲、钟桂松两先生主编的《茅盾研究八十年书系》将由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拟收录先父吴奔星1954年出版的新中国第一部研究茅盾的专著《茅盾小说讲话》。把茅盾研究80年的学术著作汇总出版,是对茅盾研究成果的空前总结,堪称一项宏大的工程,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不言自明,无论是编者还是出版社,都需要很大的魄力。今年4月,从台湾寄来的《茅盾小说讲话》繁体版清样抵达案头,让我惊喜之余,对编者、出版社的效率钦佩不已!

在校对书稿的时候,内子提出来 ,先父在论及小说《儿子去开会去了》(此小说原载1936年6月10日《光明》创刊号,题目后在收入《茅盾短篇小说集·下》时改为《儿子开会去了》,下同),有句话十分费解,即阿向的父亲所作的预言“恐怕要到阿向的儿子做了小学生,这才群众大会之类是没有危险的”(着重号为笔者所加)。我读了校样,也感觉不通,本以为是录入的问题,于是找来先父《茅盾小说讲话》的2个版本(1954年泥土社初版和1982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再版)核对,发现2个版本和最新校样并无出入。

难道是先父出版《茅盾小说讲话》时的误植,而且从初版延续到了再版?我将信将疑,去翻查手头几本收录有《儿子开会去了》的茅盾著作,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无论是1952年茅盾担任主编的“新文学选集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茅盾选集·乙种本》(北京:开明书店,p132)、1959年的《茅盾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p143)、1980年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p497)、1981年的回忆录《我走过的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p99,还是1985年的《茅盾全集·小说九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p129)、1990年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 小说 1》(太原:希望出版社 , 1990年)2000年的《茅盾文集》(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北京:华夏出版社,p127),这些或经茅盾生前审定,或由专家学者在茅盾去世后编辑的权威版本,赫然都是“这才群众大会之类是没有危险的”,和《茅盾小说讲话》上的文字并无二致!至于一些专家学者编选或论及《儿子开会去了》的著作,如孔海珠编《茅盾和儿童文学》(上海:少年儿童出版,1984年,p338)、刘焕林,李琼仙著《茅盾短篇小说欣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1986年,p216)、史瑶著《论茅盾的小说艺术》(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5年,p317)、葛翠琳编《茅盾作品精选》(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p213),也同样作“这才群众大会之类是没有危险的”。即便是最新出版的作为“中国现当代名家儿童文学典藏书系”的茅盾《大鼻子的故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p82)所收录的《儿子开会去了》,此句依然如故。

问题一时无法解决。由于上述书籍都出版于1949年之后,那么,1949年前出版的相关书籍或最初发表《儿子去开会去了》的刊物《光明》,能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

就我目力所及,1949年前收录《儿子去开会去了》有一本同名书籍,由“未名社”1942年9月出版,除了收录茅盾这篇小说外,还收入夏衍的《包身工》、沙汀的《联保主任的消遣》及梁廖的《战士之家》等3篇小说。在该书的第3页,白纸黑字,仍然清清楚楚地印着“这才群众大会之类是没有危险的”的字样。

看来,只有找到《儿子去开会去了》首发的刊物《光明》,才能一探究竟。好在我以前买过《光明》的影印本,近在咫尺,不用去图书馆或网上的相关学术资料库翻查。结果证实,内子和我所怀疑的错误之句“这才群众大会之类是没有危险的”,就出自首发刊物!

《儿子去开会去了》首发至今,被选入的版本至少有四、五十本,论及此篇小说的专家学者更是数以百计。尽管时隔大半个世纪,目前要断定问题所出的真实原因并不容易,但错误本身显而易见,不是笔误就是误植(我从事新闻工作之初,因上夜班缘故,经常在工厂里观看排字工人检字排版,揣测此处可能是当时排字工人检铅字排版时放错位置造成的误植),纠正起来易如反掌,为什么竟然会持续78年之久而没有一位学者专家提出异议来呢(包括有庞大编委会的《茅盾全集》)?难道是因为此篇文章及相关表述收入过茅盾自己编订的文集或回忆录,大家慑于茅公的权威,而集体选择沉默?拟或是专家学者们觉得这只是一个区区语法问题,提不到学术研究的高度,而不闻不问,甚至不屑一顾?

因为校对先父的《茅盾小说讲话》而把《儿子开会去了》中遇到的疑问提出来,并不敢让区区之见专美于前,毕竟还是有人发现过《儿子开会去了》之中的瑕疵的,只不过他们没有专门为文谈及。其一是:1997年李寰英主编的“情理知能连环导引”初中适用《语文第六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p395)在“第十三课小说的环境”课文(二)“迁移阅读”选录了《儿子开会去了》一文,其文尾标明选自本文前述的刘焕林,李琼仙所著的《茅盾短篇小说欣赏》,但和后者中“这才群众大会之类是没有危险的”的句子不同,前者此句为“这些群众大会之类才是没有危险的”。显然,编者在为初中生编辑参考教材的时候,发现了其中的语法问题,径直做了修改,但未对修改原因作任何说明。其二,互联网上可找到一套“魔方格”网发布的“2012年高考语文科研测试题(原创卷3)”,阅读理解题目中有茅盾的《儿子开会去了》,其中的句子作“这类群众大会才是没有危险的”,不知道出此试卷的老师是另有所本,还是同样是发现了原文的语法问题,而在出试卷时做了更正?就我个人来说,修改过的句子“这类群众大会才是没有危险的”,要比“这些群众大会之类才是没有危险的”为佳。

行文至此,突然想到,为什么一个再明显不过的错误,近80年来没有在各种权威的文集、全集、选集里更正,而为中学生编课本、出试题的老师却默默修改了呢?或许孩子是最不能容忍皇帝的新衣吧,不做修改,孩子那关过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