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海派文化

【分类号】I210.96;|G122
【学位年度】
【学位名称】
【dxurl】http://jour.duxiu.com/thesisDetail.jsp?dxNumber=390101182810&d=E74B6013B92F702CF26690CA80ACF32A
【导师姓名】刘中树
【类型】图书
【作者】陈静
【简介】一、海派文化概述:海派文化是对十九世纪中后期至建国前于上海形成的一种新型都市文化的指称。海派文化形成于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下,它受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影响而呈现出浓郁的商业化色彩。海派商业文化的滥觞导致大量浅薄拙劣的俗文化滥行于市,但同时却推动了其文化主体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现代化转变,海派文化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多元开放的文化性格。海派文化是近代中国最为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综上所述,海派文化有较多的资本主义商业性流弊,但同时又不乏现代性的合理因素。总体而言,海派文化是一种向前看的文化类型。二、鲁迅对海派文化的批判:鲁迅对海派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带来的糟粕进行了批判。海派商业文化产生的浅薄浊陋的俗文化窒息了人之灵明。海派市民在资本主义商业的腐蚀下在精神领域存在严重的道德失衡。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人变得自私、冷漠,丧失了人性的真诚、善良、爱心等人道主义精神。鲁迅的文化理想是个性张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平衡发展的社会类型。海派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并没有涤除中国几千余年的封建文化的积淀,海派文化仍然存在大量封建文化残余。海派消闲文化也是鲁迅批判焦点之一。消闲文化是资本主义商业文化的衍生品。近代以来消闲文化一直是五四新文化传统的宿敌。海派文化中还存在大量时髦摩登的文化。海派骛新,追求时尚,同时又缺乏个人主义的自律原则和民族性的精神养料,从而对西方的现代文明近乎模仿和剽窃而并非真正的消化与吸收。三、鲁迅对海派文化的深层认同:上海商品经济的繁荣为鲁迅及其同代人的个性解放的文化理想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这在海派文化中体现得很是分明。鲁迅后期的思想独立和言行自由是依托海派文化得以实现的。
【全文】暂无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