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报纸
【作者】吴心海
【简介】 笔者在写作 “《小雅》创刊地及《诗志》刊名题写者”(载《博览群书》2009年第10期,下简称“博览群书文”)一文时,专门辟了一节题为“题写《诗志》刊名的诗人是常白”,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现代派诗人常白的一些生平情况。但因为当时掌握材料有限,对于镇江籍诗人常白的“归宿”不甚了了,只好在该节结尾学着路易士
【全文】
笔者在写作 “《小雅》创刊地及《诗志》刊名题写者”(载《博览群书》2009年第10期,下简称“博览群书文”)一文时,专门辟了一节题为“题写《诗志》刊名的诗人是常白”,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现代派诗人常白的一些生平情况。但因为当时掌握材料有限,对于镇江籍诗人常白的“归宿”不甚了了,只好在该节结尾学着路易士的口吻“哦,常白,你是在何方”,呼唤了一句:“哦,常白,你究竟魂归何处?”
嵇钧生、范用笔下的常白
拙文发表后,和编注《镇江沦陷记》(人民出版社,1999年)的嵇钧生先生取得联系。这位1949年毕业于镇江穆源小学的航天专家告诉笔者,他当年有一个叫完常白的老师,很像我所说的诗人常白,因为“都是镇江人,回民,都在镇江的回民小学教过书,文学造诣高,善书法,会篆刻”。2009年11月4日,嵇先生从北京发来电子邮件表示:“我也请教了向锦江教授(镇江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笔者注),他和完常白是小学同学,他说完常白上世纪三十年代确曾经常给他主持的报纸副刊投稿,是文学爱好者。但他抗战时期去了重庆,所以对完常白后来成为诗人一事不清楚。但由此可以推论诗人常白即为我的老师完常白。”
嵇钧生先生至今仍保留着1949年《穆源小学同学录》。据他表示:
这本同学录是完常白老师亲自刻印的,都是完老师手笔,虽然简单,却很漂亮,完整,包含有校徽、校歌、教职员一览和同学录,每个学生的评价很精辟。小册子印好后,用白缎带打孔装订,显示了完老师多才多艺一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嵇钧生一页,其中“强”改为“高”,是完老师手笔(图一);
陶受国一页,其中漏刻的一行由完老师手书补充(图二);
五年级奖状,当时校长因事不在,没有印章。于是完老师便临时刻了一个。请注意“陈”字边旁是右置的,“怀”字没有边旁(图三);
出版家范用在著作《我爱穆源》(三联书店,1995年)和《泥土·脚印》(凤凰出版社,2003年)中,也分别提到过诗人完常白:
我小时候,就常到五三图书馆借书看。……图书馆有一位完常白先生,给我这个小读者借书的方便。如果他还在,也快八十岁了。
(见《我爱穆源》,第12页)
在《忘不了愈之先生》中,1937年初春,我在镇江五三图书馆借到一本创刊号《月报》。图书馆有位诗人完常白先生,对我很照顾,允许我把这本新到的杂志借回家看三天。
(见《泥土·脚印》,第215页)
不过,范用先生和嵇钧生先生一样,对完常白后来的情况也不了解。
匆忙破解的史料失实
2009年国庆期间,笔者曾去镇江,在西津渡一家古玩商店邂逅一名姓完的老板,攀谈之后,他声称完常白是其叔叔,并告诉我完常白没有子女,甚至没有结过婚,上个世纪40年代末就去世了。不过,这个说法和嵇钧生先生“完常白50年代还健在”、“曾见过病榻上的师母”的回忆有明显冲突。因此,我把有关情况告诉镇江一位对研究当地文史资料有兴趣的中学老师,希望他通过这一线索进一步求证。孰料,这位老师急于求成,在联系了完老板,听了他只言片语后,未加进一步核实,就和当地媒体合作,匆忙发布了一条题为“镇江籍诗人常白史料近日破解填补现代诗史研究一项空白”的新闻(载2009年10月13日《京江晚报》A3版),其中指出:
近日,记者通过新华日报记者吴心海了解到,常白的亲侄子完定平住在镇江市区,他在西津渡开了一家古玩店,通过完定平,弄清了常白生平史料,填补了国内现代诗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昨天,记者特地拜访了完定平。65岁的完定平告诉记者,常白是他的亲叔叔,生于1913年,卒于1947年。常白本姓完,谱名恩霖,字常白,排行老三,家中小名呼作完三,回族。完定平说,他的叔叔终身未娶,因此没有直系亲属,目前只有完定平和姐姐完定玉是他的近亲,姐姐今年76岁了,回忆不起当年情景,因此熟悉情况的只有完定平。
完定平说,叔叔去世时,他只有两岁,完定平的父亲经常提起叔叔。在完定平的记忆中,叔叔容颜清癯瘦高,肤泽白皙,戴眼镜,以前家里有照片,现在找不到了。完定平说,叔叔一生为人正直清高,刚正不阿,为世俗所不容,平生不得志。叔叔的国文功底好,长于诗歌、金石和书法。
遗憾的是,新闻中关于完常白的婚姻状态及去世时间,虽然“言之凿凿”,却根本不符合事实根据。因此,有关常白的史料,非但谈不上“破解”,反倒给常白先生确实存在的直系亲属造成困扰。
生平终于水落石出
2011年2月17日,笔者得到镇江薛龙和先生的电子邮件,他在邮件中说:
冒昧地打扰您了,我是镇江山巷清真寺的教职人员,兼任市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教务之余,从事伊斯兰教历史文化研究,近期在为省政协《江苏宗教名人录》和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的《镇江史料荟萃》(民族宗教部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去年由媒体上获知我市已故回族诗人常白先生的点滴史料(尽管有些地方与史实不符),深感欣慰。常白先生的后人托我向您及嵇钧生和所有关心常白先生的友人表示诚挚的谢意,十分感谢您提供的一些资料,正是基于此,人们才开始真正关心这位过早英逝的才俊,由于历史的因由,常白先生的遗留物相当之少,目前仅见紫砂壶一把,金石几枚,其他就是少有的文字记载,主要见于纪弦先生的回忆文章之中,而他的一生究竟写了多少文章、诗歌等,几乎无人能知。我想,令尊与常白有过交往,是否有留存的书信及其他文字资料,以及先生对常白先生的研究和资料收集是否有喜人的进展,能否传来看看?本人准备写一篇纪念常白先生的文章,十分希望得到先生的资料帮助,谢谢您!!!
薛先生一行人通过长达一年多的努力,终于查实了诗人完常白的一些生平情况:完常白生于1908年,卒于1982年,娶妻穆氏(1948年因骨痨去世),育有两子一女(后夭折),长子完定卫(1936年生),次子完定申(1943年生),现均退休,生活在镇江。据薛先生说,2010年5月5日,他“接到常白次子完定申的电话,他自我介绍后,直言《京江晚报》上的报道失实,没有尊重他父亲的历史”。至于报道中出现的完定平,也仅是完常白的堂侄而已!
根据镇江公安局2011年2月23日签发的“查阅户口底册证明”(图四),“完常白(证明上写成完长白)”出生于1908年4月2日,1982年5月29日由黑龙江依安县新发公社新华大队迁入镇江林场茶区八公洞5户,1982年12月21日报死亡。原来,完常白1950年代初因历史[1]和现行问题(因为事过境迁,已经超过50年,当事人凋零,档案调阅困难,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搜证),被送往黑龙江劳改,70年代劳改释放后因镇江没有住处,又留场一段时间,待最后回到故乡时,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不久便去世了。
据薛先生表示,本来完常白家藏多幅名家字画,均在落难后被“小人”以各种方式窃走。
常白诗歌创作情况
笔者曾在“博览群书文”中提到常白的诗作《偶率二章》二首(载1944年《文艺世纪》杂志第1期),其写作日期标明是“1944年7月,镇江”,当时推测它是“笔者所掌握到的诗人常白最后的诗篇”。文章发表后,经过进一步探询,一些新的史料浮出水面,可以证明常白的诗歌创作至少持续到1948年。在路易士1948年10月10日创办的《异端》“出发号”上,有署名“石夫”的诗作《青天》,而“石夫”为常白的笔名(《纪弦回忆录》第一部第129页上有“石夫就是老友常白的另一笔名”的记载)。这个笔名,常白1944年就曾用过,当年3月出版的《诗领土》第1期上发表过总题为“石夫诗钞”的诗歌两首,即《致被盗者》和《致明神者》。在次月出版的《诗领土》第2期上的“社中记事”中,有“现在我们的同人,已经有三十个左右了。……石夫在镇江”的记载。在这一期上,继续有总题“石夫诗钞”的诗歌两首,分别为《多难的生命》和《别古屋》。
台湾诗论家周伯乃在《早期新诗的批评》中如此评价常白:“他的诗作不多,却写得很扎实,带有一点浪漫主义的色彩,但是现代的,并非浪漫主义的。”他举例说,《九月记事》“的表现技巧,和语言结构都是现代的”(第192页)。
确实,常白发表的诗作数量不多,质量却颇有可观。笔者掌握的常白所发表的诗歌,除了上述者,还有如下:
吴奔星主编的《小雅》发表1首,为《记夜巷》(第4期)。
路易士主编的《菜花》发表3首,总题为《常白诗抄》,分别为《北固山》、《忆》和《一朝》。需要指出的是,《菜花》诗刊的题名和《诗志》一样,都出自常白的手笔(图五)。
路易士主编的《诗志》发表6首,为《答客》、《无题》(第1期),《偶寄》、《九月记事》(第2期),《偶率二章》(第3期)。
戴望舒主编《新诗》发表6首,分别为《思》、《梦后》(第6期),《看灯》、《无题》(第7期),《冬寒夜》(第8期)、《多难的生命》(第9、10合刊)。
当然,常白的诗歌创作肯定不止这些,还有待进一步发掘。此外,据《镇江文史资料第12辑》于弼庭所写《江声日报〈铁犁〉副刊事件追忆》透露,常白在江声日报《铁犁》副刊参与过编辑工作并发表作品。另据《镇江文艺纪事 1911-1992》(镇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1993年6月)记载,1949年1月24日《江苏省报》有报道称,当年1月26日至2月1日薛家巷崇真学校曾举行《戊子画展》,有国画、水彩画、书法、金石等,参加的省会(当时镇江为江苏省会——笔者注)名艺术家有赵八雁、完常白等。
浏览数: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