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一篇重要轶文

【类型】报纸
【作者】袁良骏
【简介】1942年4月26日,周作人为张次溪先生编著的《汪精卫先生庚戌蒙难实录》写了一篇《序》,刊登在《古今》杂志第4期(同年6月)上。文章写道:数年前张次溪君以所编汪精卫先生庚戌蒙难实录见示,属为作序,当时披读一过,颇有感触,但未及写出,只以拙笔为之题字,姑以塞责。今年春间张君自南京来信,云将并别录合印为
【全文】

1942426,周作人为张次溪先生编著的《汪精卫先生庚戌蒙难实录》写了一篇《序》,刊登在《古今》杂志第4期(同年6月)上。文章写道:

数年前张次溪君以所编汪精卫先生庚戌蒙难实录见示,属为作序,当时披读一过,颇有感触,但未及写出,只以拙笔为之题字,姑以塞责。今年春间张君自南京来信,云将并别录合印为一册,重申前请,予不能再辞,而频年作吏,久绝文笔,乃略述所感,亦未能尽言也。

这个“未能尽言”颇堪玩味。在一般读者看来,周氏这篇《序》,对大汉奸汪精卫歌功颂德也够登峰造极了吧,怎么还“未能尽言”呢?《序》曰:

予昔时曾多读佛经,最初所见者有菩萨投身饲饿虎经一卷。盖是什师所译,文情俱胜,可歌可泣......

而“禹稷精神”代表的“儒家正宗”,也正是“菩萨行,唯已饥已溺为常,而投身饲虎乃为变,其伟大之精神则一,即仁与勇是也。”而汪精卫正是这种“伟大精神”的代表者之一:

中国历史上此种志士仁人不少概见,或挺身危难,或忍辱负重,不惜一身以利众生,为种种难行苦行,千百年后读其记录,犹能振顽起懦,况在当世,如汪先生此录,自更令人低回不置矣。抑汪先生蒙难不止庚戌,民国以后,乙亥之在南京,己卯之在河内,两遭狙击,幸而得免,此皆投身饲饿虎,所舍不只生命,且及声名,持此以观庚戌之役,益可知其伟大,称之为菩萨行正无不可也。”

写《序》之时,周作人正在大汉奸华北“教育督办”任内,歌颂汪精卫,也正是歌颂自己,此种心态,不说自明也。

也许是歌颂得太肉麻,太露骨,周作人在编《药堂杂文》、《书房一角》、《秉烛后谈》、《苦苦甘甘》、《立春以前》等散文集时,一概未将其收入。解放后编辑的《过去的工作》、《知堂乙酉文编》、《本片集》等,更没有(也不可能有)它的身影了。

奇妙的是,张菊香先生在《周作人年谱》(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中重点介绍了此文。然而,在多本《周作人传》中,著者们都对《年谱》的介绍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好像周作人根本未写过这样一篇文章。而有的《周作人集外文》,也对它敬谢不敏,不予收录。

这样一来二去,阴差阳错,就到了2009年,钟叔河先生编辑、广西师大出版社隆重推出的煌煌十六卷本的《周作人散文全集》问世了。既为“全集”,这篇重要的《序》总该露脸了吧?然而,不然,没有,仍然是没有!这部印刷精美、气魄宏大的《周作人散文全集》也把这篇至关重要的《序》遗弃了!

<汪精卫先生庚戌蒙难实录>序》竟然成了轶文!不难看出,和一般轶文不同的是,它之成为轶文不是由于功夫不到的遗漏,而是由于“功夫太深”的遮盖。一些朋友处心积虑地要把这篇《序》活活埋在地下,永远打入冷宫,不让人们看到、读到。

也许是出于好意,因为周氏这篇《序》是一篇讴歌民族败类、大汉奸汪精卫的大毒草,怎能让它再放毒呢?然而,这样的好意读者怎能领情?1942年至今,七十年后的现代中国人连这点分辨能力都没有吗?难道七十年后的中国人真的会像周作人那样把汪精卫当成什么“舍身饲虎”的大菩萨、大英雄吗?“制造轶文”的朋友太低估现代中国人的觉悟了。

也许是出于“恶意”,或者说是不太健康的心态,“制造轶文”的某些朋友非常忌讳周作人头上的那块“汉奸”疮疤,遮掩唯恐不及。有些朋友甚至把周作人的当汉奸说成是什么“文化救国”(周作人自己也是这么说的,见他194974致周恩来先生信),这篇肉麻吹捧汪精卫的《序》怎可让它露出水面?还是将它打入冷宫了吧!

无论是好心还是歹意,效果却是一样的:《<汪精卫先生庚戌蒙难实录>序》成了轶文-----不应该成为轶文的轶文!

现在,是将这篇轶文编入真正的《周作人全集》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