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任侠沪上购旧书

【类型】报纸
【作者】周允中
【简介】   常任侠,安徽颖上人,作家、教授、东方艺术大师。早年入南京美专读书,后入中央大学,毕业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留学日本,研究东方艺术。抗战时期在军委政治部三厅工作,任周恩来秘书。后去重庆出任中英庚款艺术考古研究员。抗战胜利以后,赴印度担任泰戈尔大学教授。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务院古籍整理小
【全文】

   常任侠,安徽颖上人,作家、教授、东方艺术大师。早年入南京美专读书,后入中央大学,毕业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留学日本,研究东方艺术。抗战时期在军委政治部三厅工作,任周恩来秘书。后去重庆出任中英庚款艺术考古研究员。抗战胜利以后,赴印度担任泰戈尔大学教授。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顾问,国务院侨务委员,、文物鉴定委员,著有大量东方艺术专著,被誉为东方艺术大师。

常任侠幼年时,就喜好购书,因为地处偏僻乡间,无书可求,就经常去离家六里之遥的集市,搜罗乡间手抄和翻刻的民间唱本。每逢赶集的日子里,早早约好乡间的小朋友,兴冲冲赶赴人众喧阗的广场。

这些唱本,大都是乡人口传言教的歌词,或抄写在粗劣的小本子上,或刻印在草纸制成的土纸上,仔细阅读,满篇都是别字、俗字和减笔字,只有乡下人自己懂得。这些唱本曾经传颂慰藉了一代又一代的农夫。其中有五更调、麻城调、凤阳歌等情歌,还有记叙故事的七言长句。如《水漫蓝桥》、《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用七言韵语写就。常任侠在少年时期,就乐此不疲的勤于收购,表现了他日后作为艺术大师的天才禀赋和兴趣。这些课本,也是奠定他辉煌成就的最早基石。

1935年初,常任侠受上海舞台协会邀请,来沪观摩演出,这期间,他饶有兴趣地遍游了上海的各家旧书店。

他首先去的是上海城隍庙旧书市,可惜因为去得太早,很多书店都未开门。只有一家早市开门的,也仅仅只是销售一些课本和教材,使得他两手空空,毫无所获,十分扫兴。只有人头簇拥的花鸟市场热闹非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转身他乘坐黄包车去了福州路,目的是想搜罗一些元明清的杂剧和传奇之类的旧书,然而见到的仅仅是一些常见的刻本,而且店家以为奇货可居,价格相当昂贵。浏览之余,他只是在上海杂志公司,廉价买到了一本《未名木刻集》和《艺苑》。

第二天常先生又去了虹口的北四川路,尤其是去了内山书店。这里的木刻本,只有《引玉集》,也是他早已购置的。他用一个上午翻阅了书店所有的美术书,大部分是日本绘制印刷的,但制版不精,所以,他一本也未购买。但是他对日本诗集的小品绯句,以及作家横光利一那种新感觉派的小说装帧,印象极为深刻。

内山书店陈列的日本杂志很多,但大部分是综合性的文艺杂志,很少单纯的诗歌和美术杂志,对常任侠先生提及的一些木刻艺术,内山书店老板只能够赧赧地表示没有。但内山老板谦和的笑容,比起上海那些西洋书商,那种使人厌恶的神情来,常先生觉得要愉快多了。

当时位于北四川路虬江路的上海大戏院附近,有许多旧书店,常任侠先生选购了数十种文艺书籍,有李金发的《微雨》,柯仲平的《风火山》,价格非常低廉,总共才花费了五六角小洋。

下午,他又去了享誉沪上的红鸟书店,位于今天的南昌路,当年在法租界的境内,房间不大,是法国人开设的,专门销售法文版的书籍,然而,书店的中国伙计,态度十分恶劣。向他咨询有无艺术类的书籍,他爱理不理的说:“没有!”,再问他有无专门的诗歌集时,他用手一指道:“自己去找!”,追问他有无美术书的时候,他竟然大声喊叫起来,并且做出一种无理的举动。于是,常任侠先生投他以轻蔑的一瞥,昂首走出店门。

归途之中,经过霞飞路(即今天的淮海路),无意之间使他有了意外的收获。原来霞飞路上的旧书店都是做出租阅读生意的,靠近巴黎电影院的一家俄文书店兼售美术画片,于是,他选购了大量的印刷品。大都是法国巴黎印刷的。店员还从书库里拿出大量的书刊,请他选购,付钱的时候,还连声称谢。

为了选购一些素描作品,常任侠还去了棋盘街口的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的西洋书市部,还去了南京路惠罗公司隔壁的别发书店,但都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西洋美术书,倒是一些西洋书店的中国店员那副冷冰冰的面孔,像是衙门里的差役,使他大倒胃口。

最后常先生在神州国光社,买到了绝版已久的野穗社木刻画,使他兴奋不已,他恳切地表示,以后有机会还要来上海淘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