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8-07-01
【类型】报纸
【作者】 顾农
【简介】《外国文人日记钞》施蛰存译,上海天马书店1934年10月出版,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年3月新版。收外国作家艺术家日记七种,其中英、法各二人,美、俄、日本各一人。一本翻译过来的小书(十万字),过了半个世纪仍然有吸引力,很值得注意。不过这里两位女作家——英国的曼斯菲尔德(1889~1923)和法国的乔治
【全文】
《外国文人日记钞》
施蛰存译,上海天马书店1934年10月出版,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年3月新版。收外国作家艺术家日记七种,其中英、法各二人,美、俄、日本各一人。
一本翻译过来的小书(十万字),过了半个世纪仍然有吸引力,很值得注意。不过这里两位女作家——英国的曼斯菲尔德(1889~1923)和法国的乔治·桑(1804~1876),虽然小说写得很好,她们的日记却唠唠叨叨的,读得令人心烦。失恋的女强人相当可怕。
施先生的原序写得精彩,例如他指出:“虽然不要阐释,不要描写,但是我们在中外名家的日记中,往往看到寥寥数语,实在已尽了阐释与描写的能事,对于文体和辞藻也一样,虽然作者无意于求工,然而在那些简约质朴的断片中,往往能感觉到卓越的隽味。”日记的妙处在此。但在那些别有用心者准备给人看的日记中,则容易见到装腔作势和满口的高调,而没有什么隽永的意味。
《文艺百话》
施蛰存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施先生是学者、作家、翻译家、编辑家,涉及的方面非常之广。从这本《文艺百话》看去,他无论谈论什么,无不头头是道,有一种不易言说之美,读来大有兴味。
此书分四大板块,其一为论述,二三四都标为杂文,只是分为1933~1955、1979~1985、1986~1992这样三个时段。中间有二十多年不得不搁笔,而功夫一点也没有丢,倒是“文章老更成”了。非常值得敬佩。
要认识施文之美,论述部分的第二篇《说“飞动”》似乎带有某种纲领性。此文副题作“读杜小札”,原是谈杜甫诗的,施先生从杜诗中拈出“飞动”这一多用的关键词,深究其涵义,指出:“作诗要有独创的新意,意愈丰富,随时驱使,加以完美的音律,便成为飞动的佳句。”又说:“杜甫常常以奔涌的水势来形容飞动的诗意。”
写文章除了不须讲究音律之外,也应有独创的新意和灵动的文势。可惜现在不少学者的雄文,内容不能说不对,而新意甚少,行文平冗,如一潭死水,略无生气,读起来就比较苦闷了。
《卖糖书话》
施蛰存先生的《卖糖书话》(“书海浮槎文丛”之一,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是一本读来很有兴趣的书。施先生文笔清晰干净,每见深度,时有锋芒,在书话中别具一格。前几年书话流行,许多文章都被列入书话,其实原先并非书话,于是别具一格的就比较多见了。即如三十年代施先生写过一篇著名的《〈庄子〉与〈文选〉》(1933年10月8日《申报·自由谈》),引出鲁迅强烈的抨击,接下来有过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稍后鲁迅出版其《准风月谈》,将这篇文章列入“备考”,这是人们所熟悉的。现在,这篇《〈庄子〉与〈文选〉》恰被收在《卖糖书话》里。这当然是很好的事情,施先生在这场论战中的其他文章其实也可以收进来,这里只收了这一篇,亦未尝不可——但这与一般的书话是很不相同的。
施先生是文坛老前辈,随便写一点下来就是很好的史料,本书中关于鲁迅、田汉、冯雪峰、丁玲、沈从文、戴望舒、杜衡、傅雷等人的回忆,都非常珍贵。有许多事情,不是当事人出来说话,就很不容易弄清楚。施先生的文笔极好,不仅写出了事,往往把人也写活了,例如他笔下的丁玲,就是活龙活现的,那篇文章的题目也非常有精神,叫作《丁玲的“傲气”》。另外还看过一本施先生的《往事随想》(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其中有趣的材料也不少,但这两本书中颇有交叉之处。
《卖糖书话》中比较合于狭义“书话”的,有好几篇为新版旧书而写的题记。八十年代初,江西人民出版社出过一批近现代文学史上的著作,称为“百花洲文库”,其中好几种有施先生的题记,当时极受欢迎。我就曾经买到过俞平伯先生的《杂拌儿》等几种。后来这一类书愈出愈多,往往只有一点干巴巴的出版说明,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不那么深了。
浏览数: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