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叶草堂堂主杜宣

【类型】报纸
【作者】邓牛顿
【简介】我在南开大学上学时,就知道了杜宣的名字。那是在一本1937年日本东京出版的中文杂志《杂文》上,读到了鲁迅的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和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孔夫子吃饭》,而主编就是杜宣。1962年秋南开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文学研究所工作。这里作家云集,其中就有杜宣同志潇洒的身影。只不过
【全文】

我在南开大学上学时,就知道了杜宣的名字。那是在一本1937年日本东京出版的中文杂志《杂文》上,读到了鲁迅的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和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孔夫子吃饭》,而主编就是杜宣。

1962年秋南开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文学研究所工作。这里作家云集,其中就有杜宣同志潇洒的身影。只不过那时他担负着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局常驻代表的工作,在国外访问的时候居多,平日很难见到他。

杜宣,原名桂苍凌,1914年生,江西九江人。桂叶草堂这个诗意化的名字源出于此。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9月去日本留学,并从事左翼文学、戏剧活动,在东京与留日学生和剧人组织上演曹禺的《雷雨》等中外剧目。想想当年他主编《质文》时,也就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啊!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先是担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秘书,后到桂林参加《戏剧春秋》杂志社的工作,并接受党的指示组建了新中国剧社。1943年奉命赴昆明参与抗击法西斯国际同盟方面的工作。1949年,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是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历任亚非团结委员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文联常务副主席等职,长期从事对外友好工作与文学创作活动。

文化大革命中,杜宣自然也在劫难逃。印象中,重点是“审查”他抗战期间在昆明驻华美军总部工作的“问题”,其实那是周恩来同志领导的南方局派去为党工作的。一个革命者,居然被关进了共产党的监狱,这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可这就是文革的荒诞现实。杜宣写过一篇著名散文《狱中生态》,记录了他所遭遇的缧絏之苦,表达了他“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新时期,杜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文学活动。上海《文学报》的创办,有他的劳绩。作为戏剧家,过往的青春三部曲和《上海战歌》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今又创作了国际题材三部曲——《彼岸》《欧洲纪事》《世纪的悲剧》,以及《关山万里》《梦迢迢》等。我看过《上海战歌》《彼岸》《欧洲纪事》《世纪的悲剧》《梦迢迢》的演出。尤其是《上海战歌》和《梦迢迢》中浓郁的抒情色彩与诗剧氛围让人特别感动。我在《杜宣散论》一文中说,“历史可能演化成风景,演绎成谈资,但历史也可能提升出精神,提炼出诗魂,剧作家杜宣选择了后者。”199212月,《世纪的悲剧》演出座谈时,我曾经有一则感言——

杜宣先生,称得上是世纪的老人了。他在耄耋之年创作话剧《世纪的悲剧》,以他的

正义和良知,控诉当年日本法西斯强盗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所带来的深重的

灾难。戏剧舞台上,中日青年战争环境中的悲剧命运的重现,掀起了人们情感的波澜,并

启示着深刻的历史反省:发生在逝去岁月中的那些惨痛的人类悲剧,决不能在现实生活中

再重演了。

以艺术的形式来进行历史的反思,我以为,这决不止是杜宣先生的个人行为。站在剧

作家身后的,是中日两个伟大的民族,是中日两国善良的人民。如今,当着德、日新法西斯

分子又在蠢蠢欲动之时,中日两国人民,整个世界人民,有充分的理由以种种的方式来唤

起人们对军国主义复活的高度警惕,来捍卫未来世纪中全人类的和平与幸福。

杜宣又是散文家和书法家。六本散文集中他送给我的有两本:《飞絮·浪花·岁月》和《芳草梦》。《桂叶草堂漫笔》一书由我所在的上海大学的出版社出版,我参与该书出版座谈会的筹备,可惜忘了请他签名。杜宣的字特别具书卷气。有一天晚上,我和复旦中文系的吴立昌先生一起到泰兴路寓所去看望他老人家,言及想请他写字,他笑着说,“我就怕没人请我。”因为天晚了,那天没写。事隔几年,我们又一起去拜望,这次是在白天,他当场挥毫泼墨,各送一幅,同时笑说,“如今我这字值钱了,放到友谊商店四百元一副呢。”这就是杜宣!多么可敬可爱可亲的长者啊!

至于我个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去京拜访李一氓同志时,就是请他介绍的。我的第二本美学专著《中华美学感悟录》,由他题签并以高迈之年出席了关于这本书的学术研讨会。上面提及的他送给我的一幅字,上书:“宿草栽培数十年 根深叶茂倍鲜妍 而今归到山中去 满眼名葩是后贤  牛顿同志正  戊辰重阳 杜宣”。我感激他老人家!

2003年春,为“祝贺剧作家杜宣90华诞”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排练了大型话剧《难忘的岁月》,本计划在427日晚演出。可惜那时“煞斯” 病流行,被迫临时停演。我未得到相关通知,一个人跑到安福路剧场,空走一趟,只能把演出票保存下来,留作特殊的历史纪念了。记得事后我把此情报告给杜老时,他复信给我,说这是组织工作没做好,并将华东医院住院房号示知,以便我去看望。

2004年初,8卷本《杜宣文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3月,上海对外文委等单位组织出版发行仪式,我到会祝贺并作发言。我说,“作为文坛晚辈,我是杜宣同志作品忠实的观众与读者。近半个世纪生活在上海,又有幸成为杜宣同志革命文化活动的仰慕者与见证人。虽说我有机会亲聆杜宣同志的教诲,感受他的可亲可敬的长者风范,可说实在的,我更多的是从他的创作中,了解他的多姿多彩的革命生涯与顺逆交错的人生轨迹,领悟他的革命胸襟、战士情怀、生命意志与诗人气质,从中得到思想启发与境界提升。需要特别指出,杜宣同志不仅是一个爱国的革命作家,更是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他的戏剧创作和散文作品,国际题材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以宽广的目光关注着整个世界,特别是亚非人民的生存际遇。作为中国人民的文化使者,世界上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与足迹。他的作品,更成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流的美好纪录。”

不幸的是,杜宣同志20048月在沪逝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2006 年夏日,杜宣同志的雕像落成仪式在虹桥宋庆龄陵园举行。许多人朝他走来,向他表达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