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百部电影导演杨小仲

【类型】报纸
【作者】蓝为洁
【简介】上影导演杨小仲,江苏常州人,出生于1899年,1969年去世。今年正好是他诞辰110周年,逝世40周年,生与死都逢整,好记,难逢。我虽然没有和他导演的摄制组合作过,但是我一直敬重他,崇拜他,喜欢跟着厂领导称他为“百部导演”。当然也特别怀念他。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文汇报》“影人圈”专栏里,就以“百
【全文】

上影导演杨小仲,江苏常州人,出生于1899年,1969年去世。今年正好是他诞辰110周年,逝世40周年,生与死都逢整,好记,难逢。我虽然没有和他导演的摄制组合作过,但是我一直敬重他,崇拜他,喜欢跟着厂领导称他为“百部导演”。当然也特别怀念他。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文汇报》“影人圈”专栏里,就以“百部导演杨小仲”为题介绍过他。由于过去影人队伍根本不重视资料储存,加上战争灾害等等原因,因此史料册上根本理不出他导演的百部电影的片名,他自己也因为电影拍得太多,脑子里也只有迷迷糊糊的印象,有的甚至连影子都消失得干干净净。但是我们仍然相信杨小仲是中国电影界拍摄影片最多的一位导演。他没有受过专门电影教育,靠勤奋自学取得成就,是难得的“自学成才”影人表率。

1916年,年仅17岁的杨小仲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办的补习班半工半读。他人品好,成绩好,两年后正式转入商务印书馆任职。他对当时新兴的电影事业发生了浓厚的钻研兴趣。

1920年,杨小仲已经是21岁的有为青年了,他看见报导上海滩出现的特大人命案:

洋行买办阎瑞生以郊游为幌子把名妓王莲英骗到徐家汇郊区,勒死在麦田里。情节离奇,罪犯谋财害命,心毒手狠。杨小仲除了记录当时的案情外,也加点“编”的技巧。他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写出剧本后交给新挂牌的中国影戏研究社,这是几个洋行买办陈寿芝、施彬元、邵鹏等,看上海新舞台演的以阎瑞生案编成的文明戏上演达半年之久卖座不衰,眼红了,才组织起来的拍电影的新机构。他们几位也都是阎瑞生的朋友。电影指定由商务印书馆影片部的任彭年导演。任彭年比杨小仲年长5岁,接《阎瑞生》前已导演过《死好赌》、《两难》、《李大少车中益》、《猛回头》、《荒山得金》、《得头彩》、《呆婿祝寿》、《柴房女》、《憨大捉贼》等近10部片子。对于杨小仲编的《阎瑞生》更属得心应手。虽然前面导演的都是短片,但是练了兵,由短片而长篇属顺理而行。

任彭年不但人聪明,也在上海英华书馆读过书,算有点学问的智慧影人。他选定的男主角阎瑞生的扮演者就是主策划人陈寿芝。因为陈寿芝与罪犯阎瑞生是朋友,相貌相似,连动作语言都可灵活模仿。女主角王莲英请了曾经与王莲英相识的“小姐妹”饰演。还有策划人之一的邵鹏则演杀人帮凶。甚至“小姐妹”的丈夫都被安排了角色。这样,等于一群人自己参与摄制的影片,当然更齐心协力求成功赚大钱,期待人人名利双收。

据杨小仲后来与人闲谈往事时介绍他编的《阎瑞生》,故事是这样的:阎瑞生本来就是洋行职员,爱嫖妓和梦想发财。他向友人借来值钱的钻戒,兑换成大洋后去买跑马赛彩票,梦想中奖发横财,结果落空,钱赔了,欠了债,心里很不安。正愁无法摆脱困窘时,突然看见名妓王莲英身佩贵重珠宝,他便起了谋财害命的杀心,买了麻醉药和绳索要下毒手。终于有一天,他向友人借了漂亮的私车,伙同早就预约好的帮凶把王莲英骗上车,以兜风看夜景为幌子,两个男人半夜把汽车开到郊区,先用麻醉药让王莲英不省人事,然后用绳把她勒死,抢走所有饰物。王莲英的尸体被抛弃在郊区麦田里。之后阎瑞生到处躲藏,最后在徐州车站被抓住押回上海巡捕房,与帮凶一起被处死刑。

这个故事在1921年被搬上舞台和银幕后让观众震惊万分,到了今天,世界范围内的凶杀案到处都有发生,不足为奇。当时大家都看好摄制前景才决定投资。几个策划人都属于智力投资,没有着手到处借钱或拉“赞助商”。整个《阎瑞生》的摄制都是靠商务印书馆的技术设备,并且委托商务印书馆代拍、代冲洗、代印制拷贝。后来,以发行收入交纳租金还清所有摄制费用。

影片完成后,中国影戏研究社租赁西班牙商人雷玛斯管理的夏令佩克戏院公映,192171日首次与上海观众见面,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影片连映一星期,每天收票款一千三百多大洋。

杨小仲说,陈寿芝等几位策划人发大财后,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多给导演任彭年报酬,反正我是一分钱也没有多得。不过,我还是得感谢他们,因为《阎瑞生》的成功,我才再接再厉编了《好兄弟》、《杉柏缘》两个剧本,并且都拍成影片公映。因为有了这个基础,我才能在26岁时开始编导《醉乡遗恨》等近50部影片,同时还导演了《不如归》等几十部影片。

我告诉杨小仲,上个世纪末我在重庆读书时,同学请我看的第一部影片《瑶山艳史》,我只记得是古装片,回家晚了挨了我妈一顿打,她认为女孩子放学不回家去看电影是不学好。

杨小仲突然哈哈大笑说:

“不挨打,你可能还记不得,你知道吗?《瑶山艳史》就是1933年时我导演的。今天是我听到的同行中第一次有人提到这部片子。其实到底拍些什么内容,我自己都记不得了。那时拍摄进度太快,拍完后自己也不留点记录。”

是呀,都是电影文化的宝贵财富。”

说心里话,当时看电影,根本不懂导演是做什么的。几年后我有机缘进了在重庆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后,认识了好几位当时的知名导演史东山、孙瑜、何非光、汤晓丹等后,才知道电影制作分工除了编剧以外最大的人物就是导演了。片头上排名第二。以后,我进了剪辑专业,与导演接触多,才逐渐认识到导演在影片制作中的特殊功效,才懂得敬重导演,并且格外敬重导演杨小仲,他的成就来之不易,是靠他鞠躬尽瘁兢兢业业才取得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杨小仲与演员蒋天流合作编了影片《宝葫芦的秘密》,又与殷子合作导演了这部影片。可见杨小仲还刻意培养新生力量,因为殷子本来不是专职导演,经过拍摄中杨小仲对他的点拨很快就学到了些导演技艺,以后也能独立导演影片了。现在上影队伍中只晓得谢晋放手培养自己的副导演,其实任何一位导演对自己的助手都恨不得把所有积累的技艺都传给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过是没有人得到同等的宣传待遇了吧。可以试想一下,杨小仲拍那么多影片,要不放手,很难完成任务。为了自己也要使出吃奶的力气传授自己之长,让后来者少走弯路。我的好朋友张秀芳曾经跟过杨小仲的摄制组,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赞不绝口。足见杨小仲能够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施惠于人。

在导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杨小仲与俞仲英的联合导演非常默契,影片质量好,获得第二届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不过对获奖的宣传有点怪异,有的电影得了百花奖后可以长留宣传史册,让听过的人都能脱口背出。而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却是一笔带过,现在别说电影厂里知道它得奖的人极少,就连当年参加过摄制组的人也模糊不清不敢大声说它得过奖了。这就是今天明摆着的现实。

为了能开好纪念杨小仲活动的会,我曾找人到处打听杨小仲的外孙,想邀他参加,可是所有的同学,包括过去他家的邻居都找过了,没有一个人能提供线索,甚至还找过他家过去所在地的派出所,由于动迁变动太大,也没找着。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新上海能有个杨小仲加盟,是电影队伍感到很自豪的。真诚怀念他,今天,我辈能做的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