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与“昆仑山”

【类型】报纸
【作者】顾农
【简介】    鲁迅杂文《热风·随感录六十二  恨恨而死》写道,对于那些一味愤愤不平、自暴自弃以至“恨恨而死”的人们,“应该趁他们活着的时候问他:诸公!您知道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弱水去黄河几丈么?火药除了做鞭炮,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2005年版18卷本《鲁迅全集》为“弱水”作注,先说参见《随
【全文】

    鲁迅杂文《热风·随感录六十二  恨恨而死》写道,对于那些一味愤愤不平、自暴自弃以至“恨恨而死”的人们,“应该趁他们活着的时候问他:诸公!您知道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弱水去黄河几丈么?火药除了做鞭炮,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2005年版18卷本《鲁迅全集》为“弱水”作注,先说参见《随感录四十八》的有关注释,然后又写道:“古籍中又指称多处河流。《尚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指黑河及其续流额济纳河,在甘肃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第一卷,第379页)

这样注当然要比1981年版16卷本《全集》注直截了当地说弱水即额济纳河为佳,但依此注读原文,仍然不容易理解。额济纳河离黄河几丈,为什么要问这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于是前一个问题也跟着显得古怪。“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全集》无注,大约是觉得昆仑山是著名的大山无须作注吧;可是昆仑山和弱水连在一起,那恐怕就不是现在地图上的昆仑山,而是神话里的山,完全谈不上什么具体的地理位置。同理,弱水也不能落实为现在的一条什么河。

按之载籍,上古所谓昆仑山乃是神山,而弱水则是昆仑山下神奇的河。《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中引用过这一节。郭璞注《山海经》,就“弱水”申述道:“其水不胜鸿毛”。此后载籍屡言弱水,如《淮南子·地形训》说,弱水在赤水之东,“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玄中记》(据鲁迅辑本,在《古小说钩沉》中)云:“天下之弱者,有昆仑之弱水焉,鸿毛不能起也。”《海内十洲记》也有类似的说法。鲁迅在杂文中多次提起“弱水”,都是这个意义上的神话中的弱水,而非人间实有的某条河流。如《热风·随感录四十八》说:“古书里的弱水,竟是骗了我们:闻所未闻的外国人到了,交了几回手,渐知道‘子曰诗云’似乎无用,于是要维新。”18卷本《全集》为这里的“弱水”作注道:“我国古书中关于弱水的神话传说很多,如《海内十洲记》说:‘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这里说‘竟是骗了我们’,是说‘不可越’的弱水并没有阻挡住外国人的到来。”(第一卷,第353页)这条注很好,尚可征引《山海经·大荒西经》那一段及有关郭注。又《华盖集·忽然想到(六)》:“长城久成废物,弱水也不过是理想上的东西”,指的也是这个据说“不可越也”的弱水。神话中的“弱水”既然是理想上的东西,它在哪里自然根本说不清楚。鲁迅问“恨恨而死”者“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弱水去黄河几丈”,正是对食古不化满脑袋糊涂观念之诸公的调侃;为此文作注似宜点明此意。

    重复地说,《随感录六十二》里“昆仑”“弱水”并提,当指神话中的山和水,不能用现在地理学上的昆仑山、额济纳河去坐实之。所以,对文中的“昆仑”应作出补注,“弱水”则只说参见《随感录四十八》的有关注释即可,不必多出枝蔓。

只知道罗盘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做鞭炮的人,对于现代自然科学大约全是门外汉;只含含糊糊地知道昆仑、弱水两个名目而顶礼膜拜的人,对于科学常识也完全一窍不通。鲁迅拿“您知道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弱水去黄河几丈么”一类问题去问这些思想还很旧的人,语气之间颇有些鄙夷和挖苦,目的是为了促进他们悔悟和猛省,从此“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万不可再一味不平以至恨恨而死。换言之,鲁迅在这里是给他们击一猛掌,而决非组织一次百科知识竞赛。明乎此,则额济纳河之类完全可以不必提起,或虽然提及而又特别加以说明,总之要防止释事忘义、欲益反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