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仲彝(1903~1965年)
原名顾德隆。浙江余姚人。戏剧理论家、戏剧教育家、现代作家、翻译家。
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先后在商务印书馆、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任编辑、讲师、教授;抗日时期与于伶等人组织上海剧艺社,在“孤岛”坚持进步话剧运动。
民国34年(1945年)抗日胜利后,参与著名戏剧家李健吾创议得到市教育局局长顾毓琇支持的,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的筹备工作,并推举为校长,11月招生,12月19日为期二个月的进修班正式上课,校址在横浜桥北首(即现在的四川北路1844号)。
在他的支持下,学校聘请李建吾、黄佐临、熊佛西、吴仞之、洪深、吴天、风子、安娥、赵景琛、胡馨庵来校执教。民国35年(1946年)正式开设话剧科的演员组和技术组(这是我国戏剧学校第一次开设的培养舞台美术人才的学科专业),同时开设培养编导人才的研究班。
民国35年(1946年)10月17日,上海市参议会因上海实验戏剧学校的进步倾向,遂以“节约开支,普及国民教育”为借口,通过了“裁撤剧校,以其校舍改办国民学校”的决议。他与剧校师生在中共地下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裁撤斗争。民国36年(1947年)1月14日通过取消原“裁撤剧校”的决议,但顾仲彝却受到反动政府控告,以莫须有罪名的指责。他于1月底愤而辞去校长职务,教务主任吴仞之与顾共进退,也随之辞去职务。
在此期间,坐落于乍浦路371号由日本人创办的东和馆(今解放剧场),由上海市社会局接管,顾仲彝被任命为管理员(负责人),东和馆于民国34年(1945年)10月24日改名胜利剧院,与海光剧院同时隆重开幕。民国35年(1946年)6月该院转交上海文化运动委员会后改名文化会堂,顾仲彝管理员职务也随之结束。
民国36年(1947年)赴香港任永华影片公司编剧。解放后,任上海市文化局电影管理处副处长。1957年转入上海戏剧学院,任戏剧文学系教授。1963年完成学术专著《编剧理论与技巧》,以独创的见解阐明了编剧的基础规律,并且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剧协上海分会副主席。
浏览数: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