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报纸
【作者】杨西北
【简介】 福建漳州藉现代作家杨骚系“左联”成员,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至三十年代中期,在上海从事文学活动时,翻译了一批外国文学作品,其中有前苏联著名长篇小说《铁流》。杨骚翻译的《铁流》,作为《新兴文艺杰作》之一,1930年6月由上海南强书局出版。《铁流》出版后,流传很快,到1932年3月已
【全文】
福建漳州藉现代作家杨骚系“左联”成员,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至三十年代中期,在上海从事文学活动时,翻译了一批外国文学作品,其中有前苏联著名长篇小说《铁流》。杨骚翻译的《铁流》,作为《新兴文艺杰作》之一,1930年6月由上海南强书局出版。
《铁流》出版后,流传很快,到1932年3月已经出版第三版,在热血青年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有一部叫《青春之歌》的长篇小说风靡全国,不久改编成电影,电影《青春之歌》中男主角卢嘉川送给女主角林道静一些进步书藉,其中就有《铁流》。影片出现了《铁流》特写镜头,封面清晰地出现“杨骚译”的字样。这里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小细节,作为剧情道具的《铁流》,最初用的是曹靖华先生的译本,导演崔巍知道在电影反映的那段生活,曹译本还没有问世,认为应当尊重历史,于是从图书馆借出杨骚翻译的《铁流》,补救了可能出现的小缺憾。
著名作家冯牧、郭风等,当年都是文学青年,他们在后来的文学活动中多次提到杨骚,首先谈起都是他翻译的《铁流》。这些实例都说明杨译本的《铁流》出版后,润物无声,被不少人记在了心里。
但杨骚并不认为自己的译本有多么好,他曾对来上海求学的漳州进步青年蔡大燮说过这个意思。蔡大燮解放初曾任福建省文化厅领导,晚年他在文章中回忆说:“我曾向他索书阅读,他谦和地笑笑对我说,这些书是他从英文本参照日译本翻出来的,时间很匆促,为的是要拿稿费吃饭,难免粗率。他说我的英语不错,可找英文本看,至于中译本,曹靖华的《铁流》是从俄文原本译出的,相信译得比他好,可以找曹译本读。常言说,文章是自己的好,他的话使我顿时感到他真是老实谦虚,这便是他作为作者的美德。”
1957年1月杨骚在广州病逝后,组成治丧委员会,省长陶铸任主任委员,委员中有:周扬、茅盾、郭沫若、夏衍、胡愈之、欧阳山、冯乃超、王任叔等人。在公祭大会宣读了《祭文》,《祭文》中有一段话专门写到《铁流》,“你很早就把绥拉菲摩支的〈铁流〉,介绍到中国来。在那无比寒冷的日子里,人们读了〈铁流〉,心里就感到一阵温暧。谁都会因此而联想起正在艰苦作战的我们自己的工农红军,谁都会把那行将燎原的星星之火,看成是人类的救星,未来的希望。”
现在,流传于世的杨译本《铁流》已罕见,在几家大的图书馆、研究机构还存有。最近,有研究者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借到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个姓许的人赠送给一个姓连的朋友,这本私人藏书后来不知缘何就成了这家顶尖的文学研究所的藏书,这也许会比私人收藏更有意义吧。
杨骚翻译过的外国长篇小说还有前苏联雅各列夫的《十月》、柯伦泰夫人的《赤恋》,美国歌尔德的《没钱的犹太人》,日本谷崎润一郎的《痴人之爱》,其中《十月》和《没钱的犹太人》都是中国的第一个译本。此外,他还翻译了一些戏曲集、散文集、人物传记等等。翻译是杨骚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铁流》译本的影响可能是最深远的。
浏览数: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