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报纸
【作者】钦鸿
【简介】 十年以前,老作家魏中天先生曾邀请我去广州他的寓所作客。这是我与魏老忘年神交多年以后的首次见面,也是唯一的一次见面。在短短数日的倾心交流中,他对我畅谈了自己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与各种文坛人物过从的如烟往事。临别时,他把自己历年积存的许多名人的文字材料交给我,郑重地托付我为他整理和保
【全文】
十年以前,老作家魏中天先生曾邀请我去广州他的寓所作客。这是我与魏老忘年神交多年以后的首次见面,也是唯一的一次见面。在短短数日的倾心交流中,他对我畅谈了自己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与各种文坛人物过从的如烟往事。临别时,他把自己历年积存的许多名人的文字材料交给我,郑重地托付我为他整理和保存。其中关于女作家谢冰莹的资料,我后来经过整理和补充,编成一本《永恒的友谊——谢冰莹致魏中天书信集》,2000年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余下的一些资料中,就有赵清阁写给魏中天的这几封信函。
魏中天与赵清阁的来往大约始于1988年,但在此七、八年之前,他就已经为旅居美国的谢冰莹与在祖国大陆的赵清阁传递过讯息。那时文革浩劫刚刚结束,魏中天被获准赴美探亲,在旧金山时邂逅了阔别几十年的谢冰莹。见到来自祖国大陆的老友,谢冰莹异常兴奋,当时便迫不急待地向他了解赵清阁、陆晶清和白薇的情况,并委托他打听她们的下落。魏中天自然理解谢冰莹的一片怀旧之情,不但尽己所知介绍了这几位女作家的情况,并且立即驰信委托国内朋友打寻找她们的地址,帮助谢冰莹与她们恢复了通信联系。当年5月20日,谢冰莹致信魏中天说:“现在我已和赵、陆都通信了,真高兴。不久白薇的地址找到后(赵会告诉我),我也要给她去信,那时更多一个老朋友了。”她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其时,国内的朋友们都殷切盼望谢冰莹能故国重游,谢冰莹也兴致勃勃地向往着回国探亲访友,看看养育自己的这一块热土。但由于丈夫贾伊箴的固执和反对,她最终还是无奈地放弃了归国之计划,进而又与几乎所有的大陆朋友都中断了联系。赵清阁1988年8月2日致魏中天函中所云“自82年她来信表示不愿通信后,我不得她来函,是不敢造次去信的”,就是讲的这一情况。
在这段时间里,魏中天经常来往于广州、香港和美国之间,老朋友中,也唯有他依然与谢冰莹一直保持着频繁的通信。魏中天深知谢冰莹心中的苦闷和无奈,曾多次为她传递国内友朋们的各种讯息,也曾劝她恢复给赵清阁、陆晶清等朋友写信,却总是被谢冰莹以各种借口(如谢冰莹1985年3月10日致魏中天信称“眼睛很坏,不能多写字”)而婉言谢绝。
1988年前后,魏中天为《我的母亲》丛刊组稿之事直接致函赵清阁,从此开始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交往。《我的母亲》是魏中天上世纪四十年代创办的一个丛刊,专门邀请海内外各界著名华人撰文回忆和歌颂自己的母亲,以缅怀母爱为号召,激发爱国热情,促进国共合作,曾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时期开始后,为了振兴中华,推动两岸交流和祖国统一,他又继续倾力于这一宏大的事业,在出版《我的母亲》新辑之后,又积极筹划编辑出版丛刊的第二辑。为此,他四处奔走,征求各方人士的襄助,给赵清阁写信,也是想请她帮助约一些老作家朋友的稿子。赵清阁对魏中天的请求给予热烈的响应,一方面固然是由于由于彼此间有着共同朋友谢冰莹,另一方面她也确实看好《我的母亲》丛刊的工作。她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为人人母亲,也为祖国母亲,讴歌,永恒地讴歌!从狭义角度讲,它可以教育大家富有天性,竭尽孝道;广义角度讲,它可以促进炎黄子孙的团结,相爱!”(赵清阁1988年8月2日致魏中天函,以下所引赵致魏之信均只注时间)虽然,由于“朋辈多系老人”,组稿效果并不如意,但她的勉励和支持,仍然给予魏中天很大的鼓舞,而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因此而逐渐加深。
从此后的通信情况看,他们交谈的重要内容无疑是他们共同的好友谢冰莹。赵清阁在信中多次写到她对谢冰莹的牵挂,对谢冰莹“独居异域,耄耋高龄,景况未必安然,为之悬心”(1992年3月27日),表示“大家都是耄耋高龄的人,真希望还能见面”(1989年1月23日)。当她争取到为自己几十年前所编、内中收有谢冰莹作品的女作家小说集《无题集》重版的机会之后,又急切地嘱咐魏中天“转知冰莹”(1989年12月21日),以便让远方的好友分享欢乐。1989年1月,当她得知谢冰莹老伴贾病逝的消息,便马上写了信去慰问。后来,她听说谢冰莹的“精神束缚”得以“解脱”,“又恢复了年轻时的风貌”,不禁“真为她高兴”,并殷殷希望她“回国看看亲朋”之行能够实现(1992年3月27日)。这期间,她还抱病写了好几篇文章载于报端,以抒发对谢冰莹的无限怀念之忱。然而,这时候谢冰莹的身体却出了问题。本来,她由于老伴的坚决反对而无法作归国之游,但一旦老伴病逝,她又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以自拔。待到时光流水将悲哀慢慢冲淡以后,她却不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回国探亲之事便成为了泡影。而赵清阁,虽然已与谢冰莹恢复了通信联系,但此时却发现谢的情况有些不对,自己明明给她寄去了信,她“却来信问我何故不理她”(1993年1月),经向魏中天了解,才知道有她些糊塗了,不禁挂念之至。赵清阁担心她孤身独居,无人照顾,便叮嘱同住旧金山的魏中天“常去看看她,开导开导她”(1993年1月),自己则经常写了信托魏中天转交或转寄,还把发表的文章剪报寄去,关照魏中天“放大复印给冰莹”,以便让谢冰莹能够看清文章的内容,感受到朋友们对她的眷念和关切之情。但谢冰莹的病情渐渐沉重起来,开始时她还可以上街买东西,也能够写写信和短文,慢慢地就什么也写不了了。而自从魏中天回广州定居以后,与谢冰莹的通信同样时断时续,到1995年前后便完全不通音问,五年后,谢冰莹便与世长辞了。
由此看来,赵清阁写给魏中天的这几封信,不啻为了解晚年谢冰莹的重要材料。它们不但记录了谢冰莹、赵清阁和魏中天三位老人之间诚挚的友谊交往,也从一个侧面为人们提供了谢冰莹晚年最终未能返回祖国大陆的真实原因。
附录:赵清阁致魏中天信两封——
一
中天仁兄:
大作收到,谢谢。
记得今春接您一信,有莅沪计划,结果久久未见光临,想必文事甚忙之故。
我于九月卧病住院,动了一次大手术,手术经过良好,惟术后影响到多种慢性病复发,希治疗见好,不久期能出院。
这程子既未接冰莹信,我也未曾去信,不知她近况如何?便中代为致意。并祈告诉她:四十余年前我编的一本女作家小说集①现已争取了一家出版社重印,即将问世,此书不同于一般选集,乃作家专为我编稿而写,均未发表过,故港岛报刊有文推荐为独创,弥足珍贵。且书中故人已大半作古,所以我力求再版,纪念故人。书中有冰莹小说一篇,国内出版社对重印旧书之稿费极苛,为此我让他们直接与作者联系,请便中转知冰莹。我以卧病,无力处理。她如有什么要求或意见,尽可向该社提出。
因在医院,没有冰莹地址,烦代达为感。
清阁 [1989年]12.21
并此向贤伉俪拜个早年!
注释:
①指《无题集:现代中国女作家小说专集》,1947年10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初版,收入谢冰莹、冰心、袁昌英、冯沅君、苏雪林、陆小曼、陆晶清、沉樱、凤子、罗洪、王莹和赵清阁等十二位女作家的短篇小说。此书1989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再版,易名为《皇家饭店》。
二
中天兄座右:(为恐信寄冰莹处有失,烦请转交。谢谢!)
手书敬悉。多谢你告诉我冰莹的情况,我已意识到她有些糊塗了,但她还能写作,说明脑子还好。而且行动自如。能上街买东西,看来比我的身体健朗,可喜可慰。只是年迈,有时思维不清,没病就好。不过身边无人照顾,总觉欠妥。你们同住一地,望能常去看看她,开导开导她。老友胜亲人!
施蛰存①来信谈到你们。冰莹地址我已告诉他,想必他们联系上了。
我仍写写小文,但体弱多病,精力不济了!
新年在即,恭贺
吉祥如意
清谷② 九三,元月。
寄上今年春天近影留念,权当见面了!
注释:
①施蛰存1990年代也曾与谢冰莹、魏中天多次通信。
②清谷,赵清阁的笔名。
浏览数: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