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9-08-01
【类型】报纸
【作者】韦泱
【简介】《时代·文艺》:抗战胜利第一刊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中国的命运何去何从,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思考。一天,张朝杰早年在香港岭南中学的同窗好友周幼海,把张朝杰约到偏僻处,悄悄向他表示,在这攸关民族前途的紧要时刻,想出资创办一份刊物,询能否找到合适的编辑出版人。周幼海是大名鼎鼎的
【全文】
《时代·文艺》:抗战胜利第一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中国的命运何去何从,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思考。一天,张朝杰早年在香港岭南中学的同窗好友周幼海,把张朝杰约到偏僻处,悄悄向他表示,在这攸关民族前途的紧要时刻,想出资创办一份刊物,询能否找到合适的编辑出版人。周幼海是大名鼎鼎的周佛海次子,生于1922年,因父亲追随汪精卫投靠敌伪,被同学骂为“小汉奸”,使他深感耻辱。在他受到心灵煎熬之际,一位进步同学借给他《西行漫记》等进步书籍,使他认识到走什么人生道路取决于自己。之后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接近共产党地下组织,并于1946年由扬帆介绍,加入共产党。建国后,他任职上海公安局,负责反特工作。1955年因潘、扬案件牵连,被错捕入狱,1966年“文革”中,又难逃厄运,前后坐牢共十多年。出狱平反后为上海市安全局离休干部,1985年病逝。当年,他提出办刊之事,张朝杰找到董乐山,两人商量时想到了丁景唐先生,三人一合计,就定了《时代·文艺》的刊名,并开始张罗着各种创办事项。很快,创刊号于1945年9月15日出版,“代发刊词”的《迎新时代》中写道:“一个新的时代,已经随着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而来临了。这是一个光明的、自由的、科学的、幸福的时代。然而也是一个更加艰苦的时代,因为要从毁灭了的旧的废墟上,重新建设一个新的国家”。这段话,明白地告诉读者,文艺要为时代呐喊!这也是《时代·文艺》的办刊宗旨。
刊物最后,有《编者小言》,在不长的文中写道:“我们是一群知识浅陋的青年,有的刚踏出学校的大门,有的仍在求学中,而我们竟大胆地、很不自量地出版这一本刊物。我们这本刊物并不完美,离完美的路还有很远。将来的完美,尚待大家的帮助和指导,我们有充实自己和充实这本刊物内容的决心”。这充分体现了这批文艺青年坚如磐石的进步志向。同时,刊后还有一则《征稿启事》:“经过八年艰苦的抗战,中国终于获得了自由解放,这是何等令人欢喜与兴奋的事!现在为了要暴露一下过去敌人统治下沦陷区生活的景况,我们特发起向收复区同胞,特别是沦陷最久的东北、台湾同胞征文,文体不拘,凡是反映这许多年来在敌人统治下的生活,内容并不空虚者,一概欢迎”。
1945年10月15日,《时代·文艺》出版第二期,主题是“严惩日本战犯和汉奸卖国贼”。打头的文章是丹心《严惩战犯及汉奸》,还有成寂(陈给)《今后文艺工作的路向》,郭明《鲁迅的诗及其他》,在诗选辑“胜利的合唱”栏目中,有丁景唐以黎扬为笔名,写下的《诗的纪念日》,最后一段写道:“荒僻的乡土烟囱矗立/像森林般举起了手臂/无星的黑夜已经消失/曙光中诞生一个诗的纪念日”。可惜,第二期出版后,由于周幼海被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强行“护送”到重庆,与他父母一起软禁在白公馆,刊物因故停办。
丁景唐后来获悉,张朝杰在严刑逼供的艰难时期,对当年请丁主编刊物之事,坚不吐露一字,暗中保护老友,敬佩不已。丁老感慨地说:“历史的多变性与复杂性,常常出人意料。回首一份杂志的创办,可以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多一点真实佐证,这可是难得的文坛史料啊”!
老派文人办《青鹤》
新文学运动兴起后,旧文学渐渐退出文坛。但是, 在1932年11月,在上海却创刊 《青鹤》半月刊,年出一卷二十四期,历时近五年,到1937年7月30日出至第五卷第十八期,因“八一三”日军轰炸,“十九期全稿将付印,毁于炮火,遂议停刊”(《甘簃诗集》),共出版一百十四期。
创刊号上有《青鹤之命名》,作者甘簃,即陈灨一,主编也。他在文中写道: 《青鹤》之名,出于《拾遗记》的记述:“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鸣之禽名青鹤。世语曰:青鹤鸣,时太平。”刊物取名“青鹤”,即寓意吉祥之禽能“唤醒并世士大夫之迷梦”,亦期望人人皆有“太平之心”。
陈灨一系江西新城人(今黎川),出身世家,少承旧学,喜好古文。十四岁应县试,居第一。早年曾入袁世凯幕后办文案,后又在张学良幕中参与机要多年。1927年入京师礼制馆。1928年离开政界,在京津以教书写作为生。“九一八”事变后,到上海创办《青鹤》,刊物停办后的抗战期间居北平。1948年移居台湾,1953年去世。陈灨一主编《青鹤》外,另有《甘簃随笔》《新语林》。
《青鹤》虽是陈灨一一人主编,却有编、撰两部分人为之助力。这些人中,大多有世谊或姻亲关系,也有师友及忘年之交。汤斐予、陈衍、章太炎等。此外,《青鹤》拥有105名“本志特约撰述”队伍。这份撰稿人名单,是一个更大范围的同人圈子,网罗了各色具有国学造诣,对旧式诗文颇有研究并久负文名的撰稿人。仔细研读这份庞大的名录,除了传统文化修养极好的文史作家,如于右任、章士钊、冒鹤亭、李拔可、叶恭绰、夏敬观、吕贞白、吴稚晖、高梦旦等,还有鸳鸯蝴蝶派作家严独鹤、周瘦鹃等人。这既说明鸳鸯蝴蝶派文人所承袭的是传统文化一脉,又表露出陈灨一对这一文学流派的好感。此外,还有一些在实业中担任要职,又喜好舞文弄墨者,如上海浙江银行总经理徐新六,复旦大学教授和银行系主任谢霖等。
陈灨一在《青鹤》创刊号上明确了杂志的栏目:“曰论评,曰专载,曰中外大事记,曰名著,曰丛录,曰词林,曰考据,曰杂纂,曰谐作,曰小说。凡政治、外交、社会、经济、实业 、地理、文词、金石、书画、目录诸学,靡不兼收并蓄,而孤本、未刊本之纯粹者,俱致力搜罗,期与国人交相讨论”。如“词林”及“近人词钞”栏,前后刊出写作者二百余人约二千余首诗词,几乎囊括了当时主要的旧体诗人,反映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旧体诗词创作概况,使人觉得,《青鹤》就是一个类似于精神上的“诗酒唱和”乐土,他们以《青鹤》为平台,苦苦追求和维护国学,《青鹤》成为集聚以旧体诗文为主创的老派文人荟萃之地。
刊物的文字编排亦富特点。一是以文言色彩为主调,二是封面与版式别具一格。以陈灨一为代表,或者说围绕《青鹤》周围的这些旧派文人,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源自骨子深处的挚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着书香门第的家族背景,幼承庭训,从小受到传统的私塾教育。以致陈灨一慨叹“未尝不太息吾道之不孤”。信念弥坚,相互守望,是《青鹤》坚持五年的精神支柱。
与《青鹤》同时期的国学杂志除《国专月刊》《制言》,尚有《甲寅》《学海》等,但《青鹤》无论从内容到版式,均属佼佼者无疑。
平民旧刊《小职员》
当初,在旧书市场的地摊上,忽然瞥见这本小杂志,刊名叫《小职员》,就觉得小小的开本,挺好玩。如不细心,它很可能就从眼前“漏”了。心想,如此刊物,就一定诞生在上海这样一座商业繁华的都市里。
果然,此刊的地点印“上海汉口路三三一号”。我所见的《小职员》,计第三期、第四期两册,为综合性月刊,由小职员月刊社发行,第三期三十二开,薄薄的三十四页,出版日为“民国二十四年一月五日”,那可推算出,它创刊于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距今近八十多年时光。第三期封面上还有两行字,一为“小职员自己编辑的唯一刊物”,其口吻显得颇为自豪。另一为“全年预定本埠贰角五分,零售每期二分”,可谓售价低廉,以吸引普通读者。
《小职员》第四期的封二上,分别列有一至三期的要目,由此可一窥刊物的概貌与特色。刊物每期有“封面漫画”,如第三期漫画的题目是《任意宰割》,画面上,一个五大三粗的胖子,举着一把板斧,朝小案板挥去,活画出小职员处处受财大气粗者欺凌的可悲相。第四期的漫画为《莫忘了“一二八”他暴露了真面目》,画面上的日本入侵者微笑的面具后,藏着一副凶狠的嘴脸。这也可以看出,《小职员》是一份具有进步倾向,敢于直面现实的杂志。
刊物每期的首篇文章,均是署名“编者”的重头稿,如《小职员的苦恼》《我们是有力量的》《好听的话》等,它从一个角度切入,为小职员“鼓与呼”。此刊前三期由江、曹、王三位合编,从第四期开始,周桃源一人任编辑兼发行人。他的打头文章《小职员的转变》,作为《编者话》,提出了新的办刊思路。文中谈了五个问题,一、我接办《小职员》的原因:客观原因是有空闲的时间,主观上是“想找些兴趣”。二、编辑《小职员》的意见,计十六个字:“对症发药,非常灵验;质精量少,新鲜有味”。三、《小职员》今后的态度:小职员同大老板是对立的,但在帝国主义压迫之下,小职员同大老板是可以统一起来的。肯和小职员一起,站在反帝战线上的大老板,职员并不反对,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来压迫小职员的汉奸式的大老板,则竭力地反对。四、看了《小职员》之后作何感想:这问题的确是值得注意的,编者的意见是,我们要赶出帝国主义,来挽救中国,来改造社会。帝国主义只能束缚你八九小时的刻板工作,而绝不能限制你在八九小时之外,另去做“唤起民众”的救国工作。五、恳请读者帮助,本社目前经济困难到极点,补救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增加些价钱,每年连邮大洋四角,二是推广点销路,本期附有优待券一张,敬请每一位老读者,介绍一位新读者。
《编者话》这五点,可看作是周桃源接办《小职员》的指导思想。与前三期不同,这期“本期要目”印成整整一页,使读者对栏目、题目、作者一目了然,主要栏目有小小言论、讲话、时事评述、生活实录、我们的话、文艺等。正如读者来信中所说:“无意中在报摊上看到小职员自己编辑的《小职员》月刊,一看这杂志的名称,无疑地是站在小职员的立场来暴露小职员的痛苦。短小精悍的小刊物读完,这里没有什么文坛上有声望的文学家的作品,只有一些无名作家——小职员自己,把体验到的生活上痛苦,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出来”。《小职员》封底的广告上写道:“《小职员》月刊尽量以小职员的痛苦来表白于社会,以小职员的立场来批判不良的环境,以小职员的眼光来透视社会的黑暗层”。这可看出小职员的骨气与良知。
《小职员》用通俗、浅易、亲切的语言,讲述他们自己的切身感受,让社会倾听到他们微弱却坚强的心声。
浏览数: 69